吴江市平望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于镇区北部的中鲈工业区以及位于镇区南部的梅堰工业集中区。
五、城镇用地布局 (一)居住用地规划 1.现状分析及评价
平望镇现状有数个新建的综合社区,其中有部分建设条件和设施水平均较好的居住组团,将成为规划中居住社区建设的重要现状基础。镇区内除了兴建的居住组团之外,其余多为城镇私人建房为主,多为2至3层的小住宅,建筑密度较高,住宅的建筑质量和居住环境均较差,居住用地内基本无绿化。全镇的居住设施建设的特点为私人宅院环境较好,但整体居住区的服务设施配套条件一般。 2.规划原则
(1)居住用地规划设计要强调效益原则、生态原则和文化原则的统一。 (2)居住用地的功能结构要体现有机组合的原则。
(3)居住区规划设计要适应住宅私有化趋势,通过房地产开发推进住宅商品化建设。 (4)不断提高和改善已有居住用地的功能与环境质量。
(5)普及中小学教育,在新镇区开发的同时,按国家建设标准配置中小学,重视幼儿园、托儿所的规划与建设,完善学前教育。
3.规划布局
规划居住用地分为五大组团,主要包括城镇用地向西拓展之后新建的大部分居住社区以及以原平望镇和梅堰镇镇区为基础的部分居住社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412.24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35.09%,人均建设用地41.85平方米。
A.中心居住组团:位于中心镇区东部,京杭运河至南北快速干线之间,结合规划中的新行政中心以及周边良好的景观环境,建设高质量、示范性的二类居住区。
B.荡东居住组团:位于中心镇区的中部,大龙荡东侧,紧邻规划中的南北快速干线,有着良好的交通
及景观优势,规划将建设成为生态型的居住社区,以多层居住为主,滨湖建设别墅区。
C.荡西居住组团:位于中心镇区的西部,东北部为大龙荡水系景观核心,有着良好的生态景观条件。
规划将其建设成为规模较大、设施完备的居住区,强调高标准建设,配备相应的商业、教育等服务设施,以多层居住为主,滨湖建设集中的别墅区。
D.平东居住组团:位于平望社区,规划将利用镇区原有便利的服务设施及交通条件,建设成为配套设
施完善、服务便利的二类居住社区。
E.梅堰居住组团:位于梅堰社区,保留部分现有质量较好的居住小区,整合现有服务设施,结合周边绿化水系,建设配套完善的居住区。
4.居住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1)现状概述
平望镇现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设施比较完善,平望镇区现有一所托儿所,一所幼儿园,六所小学、三所中学,梅堰社区幼儿园、中学、小学各一所,设施均与居住用地结合较为紧密,设施和规模基本满足居民要求。 (2)存在问题
平望镇的现状教育设施规模及水平参差不齐,服务半径不尽合理,与居住用地结合不紧密。现状的教育设施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完善,现有师资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成人教育设施数量少,无法满足社会中成人的教育需求和再教育的需求。
梅堰中学位于镇区的南端,无法很好地服务于镇区的居民,其布点及服务半径欠合理。 (3)用地规划布局
规划镇区共设置六所小学,四所中学。规划在平望社区原有中学的基础上,保留并加以扩建,使之成为镇区综合性的中学,满足整个镇区的需求。在各居住组团中心,设置小学,用地规模约2-3公顷。
(二)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规划原则
(1)遵循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布置的原则,形成集聚效应,同时对不同片区依据各自所处的地位和不同的发展侧重点,配套相应的公共设施,形成相对独立又紧密结合的各级中心区,强化城镇的中心职能,反映城镇具有时代特征的风貌。
(2)建立分级公共设施系统,使城镇各级公共设施形成层次分明的相对完整的体系。
(3)城镇公共设施规划从积极发展城镇第三产业的层面出发,在城镇总体规划中将城镇各项设施建设纳入城镇经济发展战略的大框架之中,统筹考虑各项公共设施的规模与内容,布局应与城镇向现代化生活迈进相适应。
(4)合理布置各类公共设施,使其与居民生活、就业协调一致,同时又相对集中,便于经营管理和联系。
(5)重视对公共建筑群的城市设计,注意塑造富有特色的公共建筑景观区,丰富城镇景观。 (6)公共建筑的分布及内容和规模的配置应与不同建设阶段的城镇规模、建设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过程相结合,合理安排好城镇公共建筑项目的建设顺序,预留后期发展的用地。
(7)增加城镇文教体卫设施,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丰富城镇居民的精神生活。
2.规划布局
规划镇级公共服务中心主要集中布置在中心镇区,居住区级服务中心分布在社区组团内。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125.70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10.70%,人均建设用地12.76平方米。 (1)行政办公用地 A.现状概述
现状在原平望镇区和原梅堰镇区各有一处行政办公用地,其中平望镇区的镇级行政办公中心位于公园北侧,其余规模较小的行政设施分布则较为零散,布置于各片区中心;原梅堰镇区的行政办公中心则为于梅龙路-318国道路口,其余规模较小的行政设施主要沿318国道西段和梅龙路北段分布。 B.存在问题
现状镇区内的行政办公用地相对较为集中,但规模等级较小,未形成镇区核心的行政中心和城市景观。 C.用地规划布局 17
吴江市平望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规划采用集中布置的模式,即将镇级行政办公设施搬迁并集中布置在中心镇区东部,京杭运河与南北快速干线之间的位置,面积约3.90公顷,行政中心结合商业及文化娱乐设施的布置,使得政府周边地块形成整个平望镇的行政、办公、商业核心。行政办公用地面积为5.95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0.51%,人均建设用地0.61平方米。
(2)商业金融用地 A.现状概述
现状镇区的商业金融设施沿着主要道路沿街布置,所卖的商品主要是日用品与小商品,商品种类较单一而且沿街有少量的临时摊点,为镇区环境的整齐与交通的便利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镇区的零售业受上海的辐射,上海的联华、华联等超市集团均设有分店,但是缺乏大型的成规模的商业中心。
B.存在问题
由于平望镇区规模较小及其他综合因素,规划区内未能形成足够规模的商业购物中心,无法提高整体效益和提升镇区的人气。
现状主要市场内部管理较为混乱,配套设施、环境条件差。
老街及老镇区的商业规模较小,配套设施差,应根据老镇区现状和优越地理位置,考虑发展有特色的步行商业街和综合市场。
原平望镇区的318国道两侧沿线布置有较长的商业店面,在对外交通道路两侧布置商业,对交通安全和道路畅通不利。
C.用地规划布局
规划布局结构为“两横四纵三点”,其中“两横”指沿双龙路-通运西路以及滨河支路-通运支路建设商业街;“四纵”指中心镇区的平二路、平三路、平望西路商业街以及平望社区的莺湖路商业街。“三点”为新行政中心区域的核心商业区、大龙荡区域的休闲商业区以及平望社区结合轻轨站点布置的老镇商业区。
规划的商业金融用地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中心镇区内采用集中式的布置模式,由大型市场和商务楼群组成商业及金融服务中心,形成平望镇未来重点发展的区域以及重要的景观形象区;社区内的商业金融设施在原有商业集中地段进一步向街区内纵深发展,避免沿街一层皮的现象,扩大商业设施规模形成具有活力的商业发展区。
商业金融用地面积为96.54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8.22%,人均建设用地9.80平方米。
(3)文化娱乐用地 A.现状概述
现状平望镇区的文化娱乐中心位于莺湖公园南侧,主要包括文广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
现状梅堰镇区的文化娱乐中心位于政府南侧,318国道与梅龙路交汇处,包括一处影剧院和娱乐中心,共占地面积0.82公顷,其余的文化设施还包括游乐城、老年活动中心等。 B.存在问题
规划区内的文化娱乐设施规模小、等级低、数量少,无法满足居民的文化和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未能跟上镇区发展的步伐。而随着平望镇居住社区的建设以及城镇的总体发展,对文化和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将日益增加,在未来的建设中将考虑发展集中布置的较具规模的文化娱乐设施。
C.用地规划布局
规划的文化娱乐用地主要结合规划中的三处商业中心布置。规划在新行政中心区域的核心商业区周边建设镇级文化中心,包括影剧院、图书馆、展览馆等。在大龙荡南侧区域建设文化娱乐用地,结合大龙荡湖面景观布置亲水型的休闲娱乐中心。另外在镇区东部结合轻轨站布置一处文化娱乐设施,主要服务于平望社区。规划的文化娱乐用地面积为13.57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1.16%,人均建设用地1.38平方米。
(4)体育用地 A.现状概述
平望镇目前体育活动开展的群众基础较弱,全镇体育活动开展不广泛。镇域内没有成规模的体育活动设施。城镇内的体育活动暂时利用学校的体育用地,另有少数小游园中有门球场、健身活动场等体育活动设施。 B.用地规划布局
规划在中心镇区西部,大龙荡西南侧布置一处体育设施,包括综合性的体育中心及体育俱乐部等,设施服务于整个平望镇区,满足居民体育活动及健身的需要。体育用地面积为3.58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0.30%,人均建设用地0.36平方米。
(5)医疗卫生用地 A.现状概述
平望的主要医疗设施包括吴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吴江市中医院以及平望牙防所,前两者均为吴江市级的规模等级较高的医疗设施。 B.存在问题
从现状上看,平望镇的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都不尽完善,较高等级的医院数量较少,而小型的社区卫生所则较为缺乏,医疗卫生设施在等级分配上存在一定问题,原梅堰镇区也缺乏大型的综合医疗设施。 C.用地规划布局
规划共设置医疗卫生设施两处,在中心镇区中部的大龙荡东南侧设置一处高等级的综合性医院,服务于整个平望镇区,规划用地面积约3.6公顷。同时保留位于平望社区的原吴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提高其设施水平,主要服务于平望社区,占地面积约1.1公顷。
医疗卫生用地面积为4.72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0.40%,人均建设用地0.48平方米。
(6)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现状规划区有一处基督教堂,位于原平望镇区西侧原318国道以北,水厂以东,是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原平望镇区还有一处佛教寺庙“小九华寺”,位于莺脰湖北部,占地面积约1.3公顷,现已修缮一新,成为著名的佛教游览观光点。规划在其基础上进行保留,同时在其周边布置仿古的特色商业街。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1.31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0.11%,人均建设用地0.13平方米。
(三)工业用地规划 18
吴江市平望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1.现状概况
现状规划区内工业用地205.11公顷,占总城镇建设用地的37.96%,其中一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6.26公顷,占总城镇建设用地的1.16%,二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99.56公顷,占总城镇建设用地的18.43%,三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99.29 公顷,占总城镇建设用地的18.38%。
2.存在问题
规划区内的工业用地分布零散,布局不尽合理;同时工业用地与其他各类用地相互混杂,尤其是与居住用地之间未设有有效的防护绿地进行隔离,且均为污染较为严重的二三类工业,因此对镇区内居民的生活、城镇的整体生态环境以及镇区景观造成很大影响,也严重影响了镇区的进一步发展。
原平望镇区北部和南部318国道沿线有较大规模的工业区,但工业区内的建设相对混乱,建筑质量较差,设施水平不高,整体用地效率低。其余工业企业分散布置于镇区内,规模小,且工业企业与居住用地以及其他用地相互混杂,对环境和镇区的整体发展起着相当不理的影响。
原西部工业区(原梅堰镇区内)占原梅堰镇区的比例较大,将整个原梅堰镇区包围起来,其中各单位在规模水平上参差不齐,同时整个工业区仍以二三类高污染、低效率的工业为主体,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3.规划目标
为平望镇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有利于城镇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4.规划原则
(1)工业用地集中实施园区化开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2)工业布局依托城镇主要干道和公路,方便交通运输与职工上下班。 (3)严禁重污染企业的建设,改造现有污染企业。
(4)工业尽可能减少对其他用地干扰,必要时设置生产防护绿地,减少和避免工业对环境的污染。
5.用地规划布局
规划采用了集中式的布局模式,镇区内的与生活区混杂的工业用地将被置换,大力发展中鲈工业区和梅堰工业集中区。考虑到平望镇现状的工业布局与发展的现实情况,规划以北部中鲈工业园区及南部梅堰工业集中区为建设重点,发展以电子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以及丝绸纺织的上游化工产品。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331.62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28.23%,人均建设用地33.67平方米。
中鲈工业区已开始建设开发。借助沪苏浙高速公路以及南北快速干线的优势条件,可以拉近平望和上海的距离,加强吴江市域的联系。规划建设中将重点利用上海的辐射力,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同时,中鲈工业区也将着重建设发展物流产业,并结合工业形成综合发展的集聚效应。由于物流产业与工业用地结合较紧密,因而在规划中未详细划分,而均以工业用地设置,便于今后用地可以更实际地进行操作。
大力发展位于頔塘河南部、南北快速干线旁的梅堰工业集中区。吴江市产业发展规划定位为松陵城区重点发展以电子资讯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盛泽城区重点发展丝绸工业及相关产业。其中聚酯上游原料工业,是整个丝绸纺织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盛泽因距离浙江较近,历史纠葛较多,不宜布置此类工业。梅堰工业集中区紧临盛泽,其对整个吴江的产业布局规划和经济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是
显而易见的。故在吴江市的工业用地布局中,聚酯上游原料工业最后选址于临近盛泽的梅堰工业集中区。工业区现状以鱼塘为主体,场地开阔,对周边居民影响较小,有利于安全卫生要求的满足。同时运输条件较好,有很好的成本优势。因此规划梅堰工业集中区将形成服务于丝绸纺织产业的上游产品集中生产基地,发挥集聚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壮大产业规模,与盛泽共谋发展,形成良好的“双赢”的局面。
规划将控制原西部工业区(原梅堰镇区内)和镇南工业区的发展规模,除保留部分质量较好的工业企业外,原则上不允许在这两处工业园区内新建工业企业。
(四)仓储用地规划 1.现状概况
由于平望自古至今都是交通重镇,其港口、码头众多,仓储业较为发达,现状梅堰社区的仓储用地主要沿河道布置,以码头仓库为主;平望镇区的仓储用地分布较散,也主要与工业一同布置,以沿河道布置为主,且主要集中在镇区的西南部。
2.存在问题
镇区内的仓储用地面积不足,无法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现有的仓储用地,规模水平及质量均不高,且未能与工业区及市场区等结合布置,也未能与交通性良好的高等级道路结合布置,布局松散欠合理,不利于资源的分配,利用率不高。
3.规划原则
(1)根据平望产业特点,各工业区的工业门类、规模,合理配备相应的仓储用地。
(2)仓储设施布局应有便捷的对外交通条件,并充分考虑其使用对象。 (3)仓储设施的布局应接近运量大、供应量大的地区。
4.用地规划布局
规划的仓储用地与规划中的港口结合布置,方便水运和陆路运输的转换,有利于货物的运输。规划仓储用地面积为13.95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1.19%,人均建设用地1.42平方米。
表6-2 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2020年) 注:镇区人口按9.85万人计算
19
吴江市平望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序规划用地 用地比例人均用地 号 用地性质 用地代码 面积(公顷) (%) 面积(㎡/人) 居住用地 R 412.24 35.09 41.85 1 其一类居住用地 R1 24.23 2.06 2.46 中 二类居住用地 R2 345.41 29.40 35.07 中小学用地 R22 42.60 3.63 4.32 公共设施用地 C 125.70 10.70 12.76 行政办公用地 C1 5.98 0.51 0.61 商业金融用地 C2 96.54 8.22 9.80 2 其文化娱乐用地 C3 13.57 1.16 1.38 中 体育设施用地 C4 3.58 0.30 0.36 医疗卫生用地 C5 4.72 0.40 0.48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C9 1.31 0.11 0.13 工业用地 M 331.62 28.23 33.67 3 其一类工业用地 M1 131.31 11.18 13.33 中 二类工业用地 M2 200.31 17.05 20.34 4 仓储用地 W 13.95 1.19 1.42 道路广场用地 S 126.16 10.74 12.81 5 其道路用地 S1 119.10 10.14 12.09 中 广场用地 S2 2.16 0.18 0.22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S3 4.90 0.42 0.50 6 对外交通用地 T 8.80 0.75 0.89 7 市政设施用地 U 40.51 3.45 4.11 绿地 G 115.77 9.85 11.75 8 其公共绿地 G1 85.45 7.27 8.68 中 生产防护绿地 G2 30.32 2.58 3.08 总建设用地 1174.75 100.00 119.26
表6-3 规划范围用地统计表
规划建设用地 备用地 远景用地 总计 用地性质 用地 代码 规划用地面积 规划用地面积 规划用地面积 规划用地面积 (公顷) (公顷) (公顷) (公顷) 居住用地 R 412.24 176.94 190.93 780.11 公共设施 C 125.70 22.30 32.73 180.73 工业用地 M 331.62 276.71 28.91 637.24 仓储 W 13.95 0.00 0.00 13.95 绿地 G 115.77 159.71 94.40 369.88 水域 E1 209.40 209.40 村镇建设用地 E6 20.80 20.80 市属工业用地 M 98.43 98.43 市属市政设施用地 U 9.30 9.30 总计 2319.84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