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旅游的人逐年增多,但愿意借钱去玩的人并不多。与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相比,贷款旅游似乎是个被遗忘的角落。近年来,提供贷款旅游的几家大银行,业务量均在逐年萎缩。专家认为,贷款旅游若想
深入人心必须完善功能,否则便会成为“鸡肋”。
据了解,贷款旅游在欧美已风靡多年。但国人在观念上的不认同,制约了贷款旅游在中国的发展。长春市民冯小姐认为:“旅游的花费已经不是很高了,而且年轻人买房、买车的现实压力更大。与贷款买房相比,贷款旅游显得更无关紧要一些,如果我想旅游,多攒一些钱再出去也不迟。”吉林省公路设计院的林先生则说:“在国内旅游,一个人最高花费在几千元;出国旅游,比如到韩国、泰国,也都在5000元以内,而且,这样的消费机会一年最多也就一次,如果没有钱,我情愿不出去玩,根本没有必要为了旅游而去向银行借钱。”此外,还有不
少市民表示,向银行借钱去旅游,心里总想着还钱,太影响心情!
作为提供旅游贷款的银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中国工商银行(4.40,0.02,0.46%)吉林省分行桂林路支行的工作人员说,在信用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贷款旅游业务在风险控制上存在很大难度。旅游作为无形的服务类消费品,在抵押上没有完善的保障。房子或者家电是有形的消费品,如果还不起贷款,可以收回房产或者家电来弥补或降低风险。而且,把钱贷给“借钱去玩”的人,实在让人不放心。为了控制风险,贷款手续必定要增多,何况贷款旅游只有金额较大的出境游才能赚些钱,但这部分人的经济实力一般较强,并不需要贷款。多数人选择的都是国内游,贷几千元也得做一套完整的资料,不合适。据中国工商银行吉林省分行营业部的工作人员介绍,工行在2003年曾设立过贷款旅游业务,可每年的贷款旅游业务申请不足10笔。因业务寥寥无
几,现已被收编到“个人消费额度贷款”中。
旅游贷款的各种“条条框框”也是被旅行社打入“冷宫”的原因之一。吉林省康辉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刘玉波说,从旅行社的角度看,办理贷款的手续十分繁琐。办理一次贷款旅游,从在旅行社填表格到单位盖章、寻找担保人,再到银行送表格、各级审批,路途远不说,一个圈子兜下来,少说也得两个星期。对于个人而言,申请办理贷款旅游需准备个人有效身份及收入证明,包括身份证、户口簿或其他有效居住证明,现供职单位的收入证明或纳税证明;另外,还必须有银行认可的资产作为抵押、质押担保。此外,借款人还必须提供不少于旅游项目实
际报价30%的首期付款等。刘玉波说,银行的过度“严控”着实吓跑了一大批旅游消费者。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的张教授认为,贷款旅游要想深入人心应当有更为合理有效的运作方式。首先,旅行社要对游客进行市场调查和测算。要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加强旅游贷款宣传和推销是十分必要的。其次,银行应尽快降低门槛,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缩短链条,简化手续,方便客户。像在上海,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就和几家旅行社合作推出了信用方式的贷款旅游,当场办理,“即来即贷,即贷即用”,很受旅游爱好者欢迎。另外,社会各方面要共同努力,只有相应的配套服务跟上了,才能使旅游消费者、旅行社、银行三方共赢。
卫生安全问题突出 乡村旅游成“鸡肋”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橘园镇的柑橘生态园景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柑橘生产基地,近年来发展乡村特色种植业旅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观光。然而,记者近日在这里看到,由于景区配套设施不全,管理不到位,大批游客在景区的观光车乘坐点抢乘车辆,因争座位吵闹不断,秩序极为混乱,而旁边的管理人员却无动于衷。
对于为何不采取排号乘车或者排队等车的措施,该景区的管理人员冯小飞解释说,当地农村搞旅游时间不长,经验不足,服务、管理方面难免会出现问题。
记者看到,柑橘生态园的观光车在景区山路上下山时速度飞快,拐弯也不减速,车上游客的惊叫声似乎并未引起司机注意,依然我行我素。在柑橘生态园内,由于垃圾桶太少,游客丢弃的果皮、塑料袋、饮料瓶到处都是。
卫生问题突出成为乡村旅游的顽疾。青海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张福华介绍说,在青海省上千家乡村旅游接待点,尽管农家院落、乡村田园景致宜人,但大多数旅游点提供给游客的方便场所却都是臭烘烘的旱厕。同时,一些旅游接待点居住条件较差,被褥很脏,蚊蝇满屋飞。
作为我国新兴的旅游产业,专家认为,如果旅游接待点不认真消除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隐患,乡村旅游就会成为弃之可惜的“鸡肋”。
内容单调档次不高 乡村旅游“想说爱你不容易”
上农家土炕、吃土鸡、摘水果,这些似乎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千村一面”的服务项目。记者近日在青海省贵德县农家风情旅游区看到,很多旅游接待点没有特色旅游项目,游客品尝完农家饭菜之后,便围坐在桌前玩麻将、打扑克,旅游内容十分单调、乏味。
在黄河岸边经营着一家“农家乐”的农民马宏介绍说,近年来,游客到乡村旅游已不纯粹是吃吃喝喝了,他们更希望感受和体验农村生活、农业生产、民俗文化等多种内容。
由于配套设施不全,档次上不去,一些地区的乡村旅游接待点难以适应消费者需求。经常驾车旅游的西宁市民李作明介绍说,青海的很多“农家乐”不提供住宿,即便能住,房间里也没有洗漱用品及电视等设备。
青海省社科院研究人员丁忠兵介绍说,很多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产品雷同,特色服务不明显,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再加上没有统一规划,乡村旅游多年来仍是小打小闹,很难形成规模性产业。
乡村旅游市场亟须规范
在乡村旅游日益成为旅游时尚的今天,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旅游品质和加强政府引导,使乡村旅游走向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和方向。
为了规范经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青海省旅游局等部门于2007年4月发布了地方标准《乡村旅游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这一标准规定了对乡村旅游接待点的硬件设施、安全措施和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
张福华介绍说,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突出乡村特色,要注意与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田园风光、民族风情、文化传承相结合,整合特色优势资源,打造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项目,让游客有吃、有玩、有乐、有知,从而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和服务质量。
发展乡村旅游应纳入到建设新农村的整体布局中,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农业、文化、工商、科技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在规模、档次、品位上下工夫,拓展和深化观光体验型、民族文化型等多种乡村旅游模式,打造当地特色旅游品牌,促进乡村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我国今后将加大对农村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规划在全国建成上万个农村旅游特色村。青海省社科院研究人员丁忠兵介绍说,乡村旅游在逐步发展壮大的同时,政府部门应将其作为系统工程进行规范、科学、有序的扶持和引导。
境外游——想说爱你不容易
2009-10-21 21:27:10 来源:北青网 - 竞报 作者:郑超 李佳 进行评论
“购物骗术多,大打亲情牌,导游、老板一起忽悠,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把东西买回家,你还觉得特别值。”
吕先生在交纳了小费后,本着旅行时尽量不进购物景点的原则开始了旅途。但是即使自己相当谨慎地消费,还是被骗了一回。吕先生称,在泰国,佛教和中国一样比较盛行,他们游览当天正好赶上泰国一个寺庙举行佛教仪式,导游一直宣扬说能够赶上佛教仪式相当难得,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说明大家和佛祖有缘,不如在这里买个护身符回去,带个平安,寺庙内大师可免费给游客“开光”,并摸顶赐福。经导游这么一说,很多游客都趋之若鹜,抢着让大师为其摸顶,并纷纷挑选了类似于佛像吊坠一类的商品,由于这类商品的性质与宗教有关,所以不允许讲价。吕先生也在此花699元购买了一条镀金的四面佛吊坠,但当吕先生拿着吊坠走出寺庙时,却发现当地的旅游纪念品店里卖相同的项链只售399元,他多花费了将近一倍的钱,导游解释说,寺庙里出售的项坠都是供奉过佛
祖,并且由高僧开过光的,因此价格会贵很多。
此外,据吕先生介绍,泰国、马来西亚两地珠宝购物项目很多,导游会带你到一些珠宝店,而这些珠宝店大多为当地华人所开,他们通常会大打亲情牌,诱骗大陆游客以高价购买品质较次的手镯、项链等。
记者采访了一名境外游的全陪,该全陪告诉记者,在国外购物,骗术很多,通常是导游、老板一起忽悠,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把东西买回家,你还觉得特别值。“游客就像是小品《卖拐》中的冤大头范伟,买了?拐?还得说声?谢谢啊?!”
旅行社认为,恶性竞争导致导游购物提成,但此举并不违规,购物与否属于游客自愿行为。
该业内人士称,在目前旅游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旅行社团费越降越低,远远低于成本。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港澳五日游的团费是2000多元,往返的机票是1000多,港澳标准间的住宿费每间房约500元,4天下来 2个人光住宿就是 2000元,1人1000元,实际上每人所交的团费仅够机票和住宿,而合同上约定景点的门票、吃饭、导游费用、车费等等都必须从购物中再挣出来,否则肯定是赔钱,其他线路的情况基本上也都是这样的,旅行社为了生存,只得放任甚至鼓励导游让游客购物。
另外对于导游购物提成方面,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东南亚地区除了新加坡旅游行业体制完善些外,例如泰国等国家和中国差不多,导游基本上没有工资,完全要靠小费和提成赚取利润,这点也是无奈之举。但是对于购物项目来说,旅行社并没有违规操作,无论是消费或者是购物点,旅行社通常都已经在出发前的行程单上打出了,并且游客也是同意签字的。旅行社都是按照行程单上的内容走的,至于是否买东西是游客自己决定的,这完全不能把责任怪在旅行社的头上。
(编辑:吕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