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养殖,哪种模式更有“钱”途?
当下国内水产养殖大环境中,有十几种养殖模式被水产人相互推广使用,其中以“池塘内循环流水槽”和“工业化循环水养殖车间”,这两种养殖模式的发展劲头最猛。
那么今天我们让这两种养殖模式PK一下,解析两者的本质和特点,探究哪种养殖模式更适合你!
两种模式的本质 池塘内循环流水槽模式:
本质上是露天大塘养殖模式的高级版,也是一种集约化养殖模式。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车间:
本质上是一种工业车间的养殖模式,每个养殖池犹如一台台产鱼机器。 循环水养殖是水产养殖向集约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的代表作,集中了工业和农业中的先进技术。 池塘内循环流水槽模式 工业化循环水 养殖 模式 池塘内循环流水槽模式
01 场地方面:
如果养殖者考虑投资流水槽养殖,那么至少需要有一个大水面,比如湖泊、水库、几十亩养鱼塘、休闲景区等。 如果仅仅是为了做流水槽养殖,而特意去挖一个大塘,是不是就很傻了。 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若在湖泊和水库做养殖,似乎难过环评这一关。
02 气候方面:
露天养殖不得不考虑天气变化和水温,南方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几乎可以做到全年养殖,效益还不错; 北方甚至是东北地区的养殖时间较短,养殖槽的利用率不高,回本时间太长,不适合做流水槽养殖。
03
品种选择方面:
流水槽养殖者会选择普通品种,比如草鱼、斑点叉尾鮰、黄颡鱼、翘嘴红鲌、加州鲈等。 这种模式的硬件条件,决定了无法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的中高端水产品种。
04
养殖者的技术、管理水平:
因有95%的大塘水面作为缓冲,且养殖品种都是经过多年杂交育种,筛选出来的技术成熟的品种,对于养殖者的技术要求不高。 其所配备的设施设备,操作较简单,一般水平的养殖者都可以胜任。
05 适合人群:
有大水面养殖经验,拥有一处大水面,考虑提高养殖密度,但不想投入太多资金; 已经习惯养殖某些淡水品种,不考虑养殖售价高、难度大的品种的养殖者; 更适合年龄稍大,倾向于低投入、低产出、赚小钱的养殖者。
06 发展前景:
“池塘内循环流水槽养殖”模式是露天大塘养殖模式的升级版,但其发展依然受到水温、气候、环保、治安等方面的约束。 养殖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越多,意味着养殖管理难度越大,失败的可能性也越大。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
01
场地、气候方面:
循环水养殖系统能很好的控制水温、不受天气影响,是因为整个养殖系统在车间里,因此需要有合适面积的建设用地,用于建设养殖车间。
如果预算较少,可以用种蔬菜的薄膜大棚,搭配合适材质的养殖池进行养殖(蔬菜大棚属于农业用地),积累资本后再升级养殖系统。
02
品种选择方面:
不论哪种养殖规模,养殖效益始终是大家所关心的,那么选择哪些养殖品种、适应何种密度,就是循环水养殖的重中之重。 目前有两种养殖思路: 一是高价鱼的低密度; 二是低价鱼的高密度。
为了保证利润最大化,需要选择售价高、市场供应缺口大的品种,比如半滑舌鳎、大菱鲆、多种石斑鱼、河鲀、三文鱼、对虾等,同时需要养殖者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 罗非鱼因其售价很低,可以提高养殖密度以保证利润,但不建议用循环水系统养殖罗非鱼。
循环水养殖系统对各因素的调控能力更强,可以养殖这些室外大塘无法养殖的中高端品种,避开了低价品种之间的激烈竞争,并且可以做到反季节上市、节假日集中销售,这是其他养殖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之一。
03
养殖者的技术、管理水平 :
循环水养殖系统根据养殖者的不同需求,不同的水体总量,来搭配不同的水处理设备,总投入也从几万到几千万不等。 根据养殖者的预算情况,设计出最合适的循环水系统。分小型、中型、大型。
近年来,越来越多从事传统养殖模式的养殖者,受到环保政策、市场行情、资本积累、公司发展等因素影响,转而考虑从事循环水养殖,那么选择中型循环水养殖系统是最适合的——初期投入较少,利润较可观,管理灵活,适合小团队运作。 建议养殖者先做一期工程,先做一套200-300方水体的循环水系统,积累养殖经验、培养车间管理人员。 时机合适时,再继续做二期、三期工程。
04 适合人群: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适合拥有一定面积的土地(小型系统可放入宅基地、蔬菜大棚; 中大型系统需要建设车间或对已有车间进行改造)、具有良好学习能力(聘用专业人才也可)、具有一定资本、所养品种能跟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养殖者; 更适合年龄中等、有干劲、倾向于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赚大钱的养殖者。
05 发展前景:
室内循环水养殖车间的养殖密度、运行成本、产量、效益等,都比流水槽养殖模式高很多; 循环水系统凭借多种因素可控,天气和水质都无法干扰养殖,因而养殖风险极低; 不接触外界病原菌,鱼类病害极少,不需要用药,食品安全有保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