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发展概况和成就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1970 年 4 月 24 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 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 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 年 11 月 26 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 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92 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 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 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 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实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 20 世纪末期至 21 世纪初期规模最大、 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2003 年底,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的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2005 年 10 月 12 日早上 9 时“神舟六号”飞船载著两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发射升空。
2008 年 9 月 25 日神舟七号飞船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 3 位中国宇航员送入太空。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它向世界宣示,中国从此进入强势 的航天时代。
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仿制别人到自行研制,走过了艰苦的创业、配套 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阶段。实现了中华飞天梦,为国民经济建设、国 防建设、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增强了我国的综 合国力。
神一到神十发射历程
神舟一号
中国飞船揭开神秘面纱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1999 年 11 月 20 日 6 时 30 分 7 秒 返回:1999 年 11 月 21 日 3 时 41 分
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经过 21 小时飞 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成功着陆。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考 核了飞船重要的 5 项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技术、调姿和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 热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 神舟二号
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2001 年 1 月 10 日 1 时 0 分 03 秒
返回:2001 年 1 月 16 日 19 时 22 分
虽然也是无人飞船,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神舟三号
搭载特殊乘客“模拟人”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2002 年 3 月 25 日 22 时 15 分 返回:2002 年 4 月 1 日 16 时 54 分
飞船上搭载了一个特殊乘客“模拟人”,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脉搏、心跳、 呼吸、饮食、排泄等等多种重要生理参数,为把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打下了基础。 神舟四号
设计了 8 种救生模式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2002 年 12 月 30 日 0 时 40 分 返回:2003 年 1 月 5 日 19 时 16 分
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试验涉及测控与通信、飞船和火 箭、发射场、主着陆场和备用着陆场、航天员、陆地和海上应急救生等系统。为了确保 航天员的安全,共设计了 8 种救生模式,以确保在不同阶段若出现意外都能保证航天员 安全返回,证明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进入成熟期。 神舟五号
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发射:2003 年 10 月 15 日 09 时 00 分 返回:2003 年 10 月 16 日 6 时 28 分 航天员:杨利伟
2003 年 10 月 15 日,注定要载入历史的名册。这一天,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实现航天员单人单天飞行。航天员杨利伟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当杨利伟经过 21 小时 23 分钟的太空行程返回陆地后,迈出舱门面对欢呼人群说出的第 一句话就是: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神舟五号的成 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 国家。 神舟六号
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搭载人数 2 人:执行任务宇航员: 费俊龙,指挥长 聂海胜,操作手
后备宇航员 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
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发射:2005 年 10 月 12 日 09 时 00 分 返回:2005 年 10 月 16 日 20 时 33 分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是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中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航天员 费俊龙和聂海胜执行本次航天飞行任务,在绕地球飞行 76 圈后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神舟七号 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载人)
时间:2008 年 9 月 25 日 21 时 10 分发射,共飞行 2 天 20 小时 27 分钟,绕地球
飞行 45 圈后,于 9 月 28 日 17 时 37 分安全着陆。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主着陆区
发射:2008 年 9 月 25 日 21 时 10 分 4 秒 返回:2008 年 9 月 28 日 17 点 37 分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像一个从水中慢慢上浮的潜 水员,航天员翟志刚头先脚后,出现在太空中。2008 年 9 月 27 日 16 时 41 分 00 秒,航 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从神舟七号进入太空。我已出舱,感觉良 “ 好。这一刻太空留下中国人的足迹。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 ” 的国家,标志了中国突破空间出舱技术。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 19 分 35 秒。 期间,翟志刚与飞船一同飞过 9165 公里。 神舟八号
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发射:2011 年 11 月 1 日 5 时 58 分 10 秒 返回:2011 年 11 月 17 日 19 点 32 分
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 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的关键。 神舟九号
航天员“开”飞船
发射:2012 年 6 月 16 日 18 时 37 分 24 秒 返回:2012 年 6 月 29 日 10 点 00 分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2012 年 6 月 16 日 18 时 37 分,神舟九号飞船承载着 3 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成功。6 月 29 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神九任务成功 标志着我国已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 接技术的国家。
“神舟九号”不仅为天上的目标飞行器送人送货,还将“天宫一号”上的部分物品带回来, 是第一次全面实现天地往返运输。神舟九号之前的载人航天,从发射到返回都采用自动 控制,不需要人手动干预,而“神舟九号”进行的是人控交会对接。如果说以前是航天员 “坐飞船”的话,神九的航天员就是在“开飞船”了。航天员要掌握飞船姿态和轨道的控制权, 就如同开车,既要控制方向,又要控制速度。 神舟十号
从“试运行”到“正常运营”
发射:2013 年 6 月 11 日 17 时 38 分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神舟十号任务和以前最大的区别是,这是神舟飞船第一次进行应用性飞行。所谓应 用性飞行,有些类似美国航天飞机和俄罗斯联盟飞船,就是执行正常运输任务。神舟飞 船已经基本定型,神舟十号没有新的大的技术变化,只做了一些小调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