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选择联轴器的型号
轴伸出端安装的联轴器初选为LX5弹性柱销联轴器(GB/T4323-2002),公称转矩Tn=3150N?m,许用转速[n]=3450r/min,Y型轴孔,主动端孔直径d=65mm,轴孔长度L1=142mm。从动端孔直径d=65mm,轴孔长度L1=142mm。 Tc=1885.58N?m 第十一章减速器的密封与润滑 11.1减速器的密封 为防止箱体内润滑剂外泄和外部杂质进入箱体内部影响箱体工作,在构成箱体的各零件间,如箱盖与箱座间、及外伸轴的输出、输入轴与轴承盖间,需设置不同形式的密封装置。对于无相对运动的结合面,常用密封胶、耐油橡胶垫圈等;对于旋转零件如外伸轴的密封,则需根据其不同的运动速度和密封要求考虑不同的密封件和结构。本设计中由于密封界面的相对速度较小,故采用接触式密封。输入轴与轴承盖间V <3m/s,输出轴与轴承盖间也为V <3m/s,故均采用半粗羊毛毡封油圈。 11.2齿轮的润滑 闭式齿轮传动,根据齿轮的圆周速度大小选择润滑方式。圆周速度v≤12-15m/s时,常选择将大齿轮浸入油池的浸油润滑。采用浸油润滑。对于圆柱齿轮而言,齿轮浸入油池深度至少为1-2个齿高,但浸油深度不得大于分度圆半径的1/3到1/6。为避免齿轮转动时将沉积在油池底部的污物搅起,造成齿面磨损,大齿轮齿顶距油池底面距离不小于30-50mm。根据以上要求,减速箱使用前须加注润滑油,使油面高度达到33-71mm。从而选择全损耗系统用油(GB 443-1989);,牌号为L-AN10。 11.3轴承的润滑 滚动轴承的润滑剂可以是脂润滑、润滑油或固体润滑剂。选择何种润滑方式可以根据齿轮圆周速度判断。由于V齿>2m/s,所以均选择油润滑。 第十二章减速器附件 12.1油标 显示箱内油面的高度,油标应该放置在便于观察减速器油面及油面稳定之处。游标安装的位 第41页/共44页 置不能太低,以防油进入油尺座孔而溢出。 12.2通气器 由于减速器运转时,机体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为便于排气,在机盖顶部的窥视孔改上安装通气器,以便达到体内为压力平衡。 12.3六角螺塞 为了便于清洗箱体内部以及排除箱体内的油污,在箱座油池的最低处设置放油孔,箱体内底面做成斜面,向放油孔方向倾斜1°~2°,使油易于流出。 12.4窥视孔盖 在减速器箱盖顶部开有窥视孔,可以看到传动零件齿合区,并有足够的空间能伸入进行操作,窥视孔有盖板,机体上开窥视孔与凸缘一块,有便于机械加工出支承盖板的表面并用垫片加强密封,盖板用铸铁制成。 第42页/共44页 12.5定位销 对由箱盖和箱座通过联接而组成的剖分式箱体,为保证其各部分在加工及装配时能够保持精确位置,特别是为保证箱体轴承座孔的加工精度及安装精度。 12.6启盖螺钉 由于装配减速器时在箱体剖分面上涂有密封用的水玻璃或密封胶,因而在拆卸时往往因胶结紧密难于开盖,旋动启箱螺钉可将箱盖顶起。 第十三章减速器箱体主要结构尺寸 箱体是减速器中所有零件的基座,是支承和固定轴系部件、保证传动零件正确相对位置并承受作用在减速器上载荷的重要零件。箱体一般还兼作润滑油的油箱。机体结构尺寸,主要根据地脚螺栓的尺寸,再通过地板固定,而地脚螺尺寸又要根据两齿轮的中心距a来确定。设计减速器的具体结构尺寸如下表: 箱座壁厚 箱盖壁厚 箱盖凸缘厚度 箱座凸缘厚度 箱座底凸缘厚度 地脚螺栓的直径 地脚螺栓的数目 轴承旁连接螺栓直径 盖与座连接螺栓直径 轴承端盖螺钉直径 视孔盖螺钉直径 定位销直径 df、d1、d2至外箱壁距离 δ δ1 b1 b b2 df n d1 d2 d3 d4 d C1 0.025a+3≥8 0.02a+3≥8 1.5δ1 1.5δ 2.5δ 0.036a+12 0.75df (0.5∽0.6)df (0.4∽0.5)df (0.3∽0.4)df (0.7∽0.8)d2 查表 查表 C2 根据低速级轴承座外径确定,以便于扳手操作为准 8mm 8mm 12mm 12mm 20mm M20 4 M16 M12 M8 M6 10mm 26mm、22mm、18mm 24mm、20mm、16mm 20mm 50mm df、d1、d2至凸缘边缘距离 C2 轴承旁凸台半径 凸台高度 R1 h 第43页/共44页 外箱壁至轴承座端面距离 大齿轮顶圆与内箱壁距离 齿轮端面与内箱壁距离 箱盖、箱座肋厚 l1 △1 △2 C1+C2+(5∽10) >1.2δ >δ 47mm 10mm 10mm 8mm、8mm 180mm、、140mm、190mm m1、m m1≈0.85×δ1、m≈0.85×δ D2 D+(5∽5.5)d3;D--轴承外径 轴承端盖外径 第十四章设计小结 这次关于展开式二级斜齿圆柱减速器的课程设计,是我们真正理论联系实际、深入了解设计概念和设计过程的实践考验,对于提高我们机械设计的综合素质大有用处。通过设计实践,使我对机械设计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设计的过程中,培养了我综合应用机械设计课程及其他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生产实际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时间紧迫,所以这次的设计存在许多缺点,比如说箱体结构庞大,重量也很大。齿轮的计算不够精确等等缺陷,我相信,通过这次的实践,能使我在以后的设计中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工作,有能力设计出结构更紧凑,传动更稳定精确的设备。 第十五章参考文献 [1] 濮良贵、纪名刚主编. 机械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 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 机械设计手册(第1 卷、第2 卷、第3卷)(新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郑文纬、吴克坚主编. 机械原理. 7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 [4] 陈立德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5] 龚桂义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第三版) [6] 陈铁鸣主编.新比恩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 [7] 邱宣怀主编.机械设计(第四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8] 周开勤主编.机械零件手册(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9] 徐灏主编.机械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第44页/共44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