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原则。根据岩体质量情况,灌浆设计分为常规灌浆和特殊灌浆两大类,前者适用于A、B、C级岩体,后者适用于D、E两类岩体。
2)固结灌浆质量检查。
3)灌浆材料。常规灌浆使用5.25普通硅酸盐水泥。特殊灌浆原则上Ⅰ、Ⅱ序孔为普通硅酸盐水泥,Ⅲ序孔为磨细水泥。
(3)固结灌浆质量检查
灌浆质量检查显示固结灌浆效果良好。 [问题]
(1)本工程坝基固结灌浆的目的是什么?
(2)本工程使用了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试回答使用水泥类材料作为灌浆浆材的优缺点?
(3)简答固结灌浆的施工程序;如果灌前做简易压水试验,应采用什么方法?实验孔数一般不宜少于多少?
(4)固结灌浆效果检查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
(1)本工程坝基固结灌浆的目的是:
1)解决表(浅)层因爆破松动和应力松弛所造成的岩体损伤对坝基质量的影响,增加岩体刚度。
2)提高局部D级岩体的变形模量,以满足高拱坝应力和稳定的要求。 3)用作为E、F级岩体和断层与破碎带经置换处理后的补强灌浆。
(2)采用水泥浆优点是胶结情况好,结石强度高,制浆方便。缺点是价格高;颗粒较粗,细小孔隙不易灌入,桨液稳定性差,易沉淀,常会过早地将某些渗透断面堵塞,影响灌浆效果,时间较长,易将灌浆器胶结住,难以拔起。
(3)固结灌浆的施工程序是:钻孔、压水试验、灌浆、封孔和质量检查。应采用单点法,不宜少于总孔数的5%。
(4)固结灌浆效果检查的主要方法常用的有整理、分析灌浆资料,验证灌浆效果;钻设检查孔检查:测定弹性模量或弹性波速。
案例8(土石坝加固)2010 背景资料
某大型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电站、泄洪隧洞、引水发电隧洞。溢洪道组成,大坝为黏土心墙砂壳坝。该枢纽工程除险加固的主要工程内容有:①坝基帷幕灌浆;②坝顶道路拆除重建;③上游护坡拆除重建(▽66.5m-▽100.0m);④上游坝坡石渣料帮坡(▽66.5m-▽100.0m);⑤引水发电隧洞加固;⑥泄洪隧洞加固;⑦黏土心墙中新建混凝土截渗墙;⑧溢洪道加固;⑨下游护坡拆除重建。 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特征水位、坝顶和坝底高程详见附图。泄洪隧洞和引水发电隧洞进口底高程分别为42.0m和46.0m,溢洪道底板高程为82.0m.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期非汛期库水位为66.0m,施工期汛期最高库水位为80.0m,截渗墙施工时上游坝坡石渣料帮破需要达到的最低高程为81.0m.
工程总工期为20个月,自2007年10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汛期为7-9月份。考虑发电和灌溉需要,引水发电隧洞加固必须在2008年4月30日前完成;为保证工期,新建混凝土截渗墙必须安排在第一个非汛期内完成。本工程所用石渣料及抛石料场距工程现场5.6km,石渣料帮坡设计干密度为2.0g/cm3,孔隙率为26%.河床段坝基为厚8.0m的松散~中密状态的粉细砂,下卧裂隙发育中等的基岩,混凝土截渗墙厚度0.8m,入基岩深度2.0m(见下图)。基岩帷幕灌浆按透水率不大于5Lu控制。
工程建设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编制了总进度计划,其中部分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见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工程名称 引水发电隧洞加固 泄洪隧洞加固 新建混凝土截渗墙 上游护坡重建 下游护坡重建 溢洪道加固 开工日期 2007.10.1 2007.10.1 2007.12.1 2008.10.1 2008.10.1 2007.12.1 完工日期 2008.4.15 2008.5.31 2008.4.15 2009.3.31 2009.3.10 2008.10.31 备注 事件2:本水库枢纽工程共分为1个单位工程,9个分部工程,9个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6个分部工程质量优良,主要分部工程质量全部优良,且施工中未发生过较大质量事故,外观质量得分率为82%。单位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资料齐全。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单位工程观测资料分析结果符合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以及合同约定的标准要求,该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为优良。 问题
1. 为保证混凝土截渗墙和防渗帷幕共同组成的防渗体系安全可靠,并考虑升级要求等其他因素,请给出①、②、④、⑦项工程内容之间合理的施工顺序。
2. 指出并改正事件1中进度安排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3. 本工程上游坝坡石渣料帮坡施工适宜的施工机械有哪些?干密度的检测方法是什么?
4. 指出题中混凝土截渗施工难度最大的区段,并说明理由。 5.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指出并改正事件2中关于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答案
1.④-⑦-①-② 2.(1)泄洪隧洞加固施工进度安排不妥,应安排在2008年10月1日以后(2008年汛后)开工,2009年5月31日之前完工。原因是引水发电隧洞加固必须安排在2008年4月30日之前完工。期间泄洪隧洞需要担负水库非汛期导流任务。
(2)上游护坡重建施工进度安排不妥,应安排在2008年6月底(2008年汛前)施工至80.0m高程以上,原因是2008年汛期安全度汛的需要。 3.(1)挖掘机、自卸汽车、推土机、振动辗、灌砂法(灌水法)。 4.B区段;因砂层中施工混凝土截渗墙易塌孔、漏浆。 5.单位工程质量等级应为合格;
(1)因为部分工程质量优良率=6/9=66.7%,没有达到70%以上优良等级。 (2)外观得分率82%,没有达到85%以上。 案例9(基坑排水)2010 背景资料
某泵站枢纽工程由泵站、清污机闸、进水渠、出水渠、公路桥等组成,施工现场地面高程为31.0m-31.4m,泵站底板建基面高程为20.38m,钻探资料表明,地基18.5m-31.4m高程范围内为黏土,12.0m-18.5m高程范围内为中砂,该砂层地下水具有承压性,承压水位为29.5m。承包人在施工进水方案中提出,基坑开挖时需要采取降水措施,降水方案有管井降水和轻型井点降水两个方案。
根据施工需要,本工程主要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现场布置有混凝土拌合系统、钢筋加工厂、木工厂,预制构件厂、油料库等临时设施,其平面布置示意图如下。
图中①、②、③、④、⑤为临时设施(混凝土拌合系统、零星材料仓库、预制构件厂、油料库、生活区)代号。 问题
1.根据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的原则,指出示意图中代号中①、②、③、④、⑤所对应临时设施的名称。
2.简要说明基坑开挖时需要降水的理由,指出哪个降水方案较适用于本工程,并说明理由。
3.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承包人应当在图中哪些地点和设施附近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和本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本工程施工涉及哪些特种作业? 答案
1.①生活区 ②零星材料仓库 ③混凝土拌合系统 ④预制构件厂 ⑤油料库 2.(1)降水理由:该地基承压水位(29.5m)高于建基面(20.38m)(1分),建基面以下黏性土隔水层厚度(1.88m)较薄,不满足压重要求(2分) (2)管井降水方案适用于本工程(1分),理由是中砂地层承压水位较高,涌水量较大(2分)
3.施工现场入口、原料库、配电房、基坑边沿(或下基坑道路)、塔机、脚手架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