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项目区引进高新技术成果,通过科研技术人员研究、培训、推广,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技术改进,组装配套,最大限度地降低技术成本,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体系,即为新技术成果的本地化、傻瓜化,农户易于掌握。项目区示范的新品种、新设施、新生产资料均为农户学得起、用得着的成果,因而,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前景较好。
第四章 项目基础条件 第一节 技术基础情况
1. 红阳猕猴桃品种属国内优新品种
红阳猕猴桃就是苍溪县与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协作,在1986年从苍溪县中华猕猴桃实生群落中筛选,于1995年培育成功的一个猕猴桃新品种,它是国内外少见的珍稀品种,属中国独有。1997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我国唯一通过审定的红果肉早熟品种。适宜于在海拔800~1100米、土层深厚肥沃的丘陵山地种植。
贵州省园艺研究和水城县农业局所于2000年以来开展了红阳猕猴桃的引种试验示范,试验示范基地在水城县猴场乡种植于贵州省水城县猴场乡、米箩乡、鸡场乡、蟠龙乡。该品种适应在贵州海拔900~1200米的地区栽培,已于2007年8月13日邀请省内有关专家进行田间鉴定,目前已报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申请品种认定。 第二节 技术储备情况 1.引种栽培情况
① 引种试验情况:2000年从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引入新品种“红阳猕猴桃”后,种植于贵州省水城县猴场乡、米箩乡、鸡场乡、蟠龙乡。4个试验示范点面积亩,其中猴场乡亩,其它3个乡各10亩,定植密度为74株/亩,采用水平支撑棚架式。4个试验点800~1000米。2003年开始初花初果,2005年进入盛果期。4个试验点平均亩产2006年公斤、2007年1555公斤。2007年8用13
日经专家组在猴场乡实地测产:红阳猕猴桃平均亩产1640公斤,对照秦美平均亩产公斤,相差公斤,增长18%;在树上自然成熟不需后熟的,用手持测糖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25﹪。从树上采下后熟后,经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测试,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9%。
试验示范点中,环境条件等具有代表性的猴场乡试验示范基地,海拔1000米、年降雨量1420毫米、年均温16℃、≥10℃有效积温5000℃左右、年最高温度36℃、最低温度2℃、雨热同季、无霜期271~331天。土壤为黄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2006年平均亩产1500公斤左右;2007年经实地测产:红阳猕猴桃平均亩产1640公斤,秦美平均亩产1389.8公斤,相差250.2公斤,增长18%。营养丰富, 品质好。经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中心测试,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为19%,总糖16.1g/100g,总酸%,果糖0.9g/100g, 维生素100g,口感好,品质佳。品质优于对照主栽品种“秦美”。该品种适合水城县及贵州类似区域发展。 ② 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果实圆柱形、果顶凹、果基平;果皮绿色、果面茸毛柔软早脱;果皮薄、果肉黄绿色、果心红色、呈放射状图案。在中等肥水栽培条件下,平均单果重79.1克。果肉细嫩多汁,香甜浓郁。经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中心测试,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为19%,总糖16.1g/100g,总酸%,果糖0.9g/100g, 维生素100g,口感好,品质佳。品质优于对照主栽品种“秦美”。
一年抽生春、夏2次梢。春梢萌芽期2月10日,展叶期2月20日左右,停长期5月中下旬,长度一般150~180厘米,最长可达200~300厘米。夏梢萌芽期6月1~10日,停长期9月中旬,长度一般100~200厘米时摘心。开花期3月1日,花期7天左右。春梢、夏梢均是结果母枝,以春梢为主。7年生丰产树型冠幅3×3米。主蔓直径:7年生6㎝,6年生4㎝,5年生㎝,4年生㎝,3年生㎝,2年生㎝,1年生㎝。正常单叶的叶面积×9㎝。果实采收成熟期8月10日。
③ 主要优缺点:优点:早熟、丰产、早果性、稳产性好,产量比秦美高。果中等大,果心红色。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香味浓郁,口感甜。硬度适中,贮运性较好。抗旱能力强、还抗多种病害如:褐斑病,灰霉病、青枯病。
缺点:果实皮薄,果面易产生锈斑。在海拔1100米以上的地区抗溃疡病能
力稍弱。 2.示范栽培情况
经引种成功后,2006年水城县已发展红阳猕猴桃3000亩,其中,猴场乡1500亩,米箩乡、鸡场乡、蟠龙乡各500亩。目前,水城县已完成了红阳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2010年发展到20000亩以上规模,将水城县发展成为贵州省红阳猕猴桃产业综合开发基地。 3.专家鉴定意见
2007年8月13日,由贵州省品审会办公室组织经济作物组专家,省科技厅、省科学院、省农科院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在水城县猴场乡对红阳猕猴桃引种进行了田间实地鉴定,专家组通过实地鉴评和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形成如下意见。
红阳猕猴桃是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选育出的优良品种,2000年3月水城县从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引入,种植于水城县猴场乡猴场村1、2、3、4、6组,试验示范面积亩,定植密度为74株/亩。2003年开始初花初果,从2005年开始进入盛果期,引种成功。
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为:果实圆柱形、果顶凹、果基平;果皮绿色、果面茸毛柔软早脱;果皮薄、果肉黄绿色、果心红色、呈放射状图案。在中等肥水栽培条件下,平均单果重79.1克。果肉细嫩多汁,香甜浓郁,口感好,品质佳,品质优于贵州大量栽培的品种秦美。
在盘县、六枝特区和水城县的鸡场乡、猴场乡、米萝乡、蟠龙乡、发耳乡作多点区域性试验,该品种适应性强、抗病虫害。产量比对照品种秦美高,超过18%,口感佳、品质优于秦美。红阳猕猴桃在猴场乡表现出品质好、产量高。
专家组认为:红阳猕猴桃适应性强、品质优、产量高,适合水城地区发展。该产业的发展将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节 基地自然资源条件 1. 气候资源
项目区域位于水城县,平均海拔1000~1100m,年均温16~18℃,≥10℃有效积温4500~5600℃,年平均降水量800~1200mm,有明显的小气候特征,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适宜红阳猕猴桃的栽培。
2. 水土资源
项目区水源丰富,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区的灌溉及饮用需要。
项目区的土地面积较广,土壤为黄棕壤,紫色土等,土地肥沃,并且无污染能满足各种作物对土壤条件的需求。
本项目区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区过渡及黔西北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梯级状斜坡地段,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无任何工业污染,2004年6月经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分析该项目区域环境空气、灌溉水及土壤环境质量单项污染指数P均≤1(严控环境指标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符合5010-2002《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条件》标注要求,评价指标合格,已于2005年通过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适合无公害食品基地建立,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3.交通条件
项目区交通十分便利。其中,猴场、蟠龙2个项目区靠近水黄高等级公路,距六盘水市区仅20余公里;米乡的簸箕、米2个村紧邻米箩乡政府所在地,水盘东线公路横穿境内,距水黄公路19公里,距水柏铁路勺米火车站23公里,随着阿戛乡马场桥至勺米二级公路和水盘东线油路改造工程的实施,交通将更加便捷;鸡场乡项目区距水城市区40公里,有水城至纳雍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 项目区内水、电、路、广播、电视实现组组通,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程控电话通话户达30%以上,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从前交通闭塞的状况。 4.社会、经济条件
本项目拟建地点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六盘水市水城县,地处乌江和北盘江的分水岭地带,素有贵州“高原明珠”、祖国“西南煤海”之称。它东邻六枝、纳雍,西接宣威(云南)、威宁,南抵普安、盘县,北与赫章毗连,交通十分便利。
项目区8个乡,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231420人,人均占有耕地亩。项目区内现有各类农机具近11830台(件),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上。
近年来,州、市已投资近千万元,先后硬化了15条(28.3公里)乡村公路,油化了6.5公里村级公路,建成了40条(26.2公里)排灌沟渠,23条(18.5公里)机耕路,完成了2600余亩坡改梯和1320口沼气池建设。区内已实现村村通路、通电、通程控电话。户均电话部、电视机台、摩托辆,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100%以上。区内水利设施条件较好,水资源丰富,排灌渠网基本形成,交通、电力、
通讯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可满足基地建设所需条件要求。 第四节 研究开发队伍及产学研结合情况
项目主持单位为水城县农业局和科学技术局,技术依托单位为贵州省园艺研究所,项目实施单位为水城米萝乡、顺场乡、杨梅乡、发耳乡、鸡场乡、勺米乡、猴场乡、蟠龙乡人民政府。项目由水城县人民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充分整合行政、科研、推广及企业资源和优势,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采取分工协同攻关的合作方式,共同为优质红阳猕猴桃产业化基地建设发挥各自所长。县、乡行政部门负责对果农进行宣传发动工作;贵州省园艺所负责开展红阳猕猴桃产业化配套技术的研究和培训指导工作;水城县农业局、科技局共同负责红阳猕猴桃产业化配套技术大面积的推广工作;水城县政府及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产品品牌的宣传和市场开拓,同时承担一定面积的高标准生产示范园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按照“公司+技术+基地+农户”的模式,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使水城3万亩猕猴桃基地的建设,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基地,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域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和加强。
1. 示范推广队伍
示范推广单位为水城县农业局,系水城县人民政府直属的主管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部门。局内机构有农业生产管理股、农业机械管理股、法制股和农业执法大队4个行政职能股和农业技术推广站、植保、土肥、经作、种子站、良种场、农科所、培训站、农广校、农经站10个股级事业单位,管理全县33个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