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一中 2020 届高三年级地理自测试卷(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B 4.B
5.D【解析】公历一般比阴历早一个月左右,阴历五月大致为公历 6 月。6 月份, 太阳直射北半球,
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故艮表示东北,乾表示西北,则坎表示正北方; 仲冬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故巽表示东南,坤表示西南,则离表示正南方。故选项 D 正确。
6.A【解析】当太阳从震宫方向升起(即正东方向升起)、兑宫方向落下(即正西方向落下),为
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青海湖畔受地势高影响,油菜花开一般是六月底至七月中下旬;挪威北部位于北极圈内,其出现极昼的时间是夏至日前后; 东北平原冰天雪地主要为冬季。故选项 A 正确。
7. B【详解】据图示可以看出,该村落挖有多口水井,饮食用水应该是井水, A 错;引水渠从河流
引水,采用露天水渠,通过房屋门前,应该是提供洗涤用水,方便村民生活,B 对; 排放生活污水不必从河流引水,而且污水排放应该采用地下暗渠,C 错;从图中可以看出, 水渠通过房屋门前,而不是直接引水到农田,所以不是灌溉农田菜园,D 错。故本题选 B。
8.D【详解】据材料可知,水渠从河流引水,长期从房屋门前通过,建筑外墙基部大量使用砖石可
以防潮防蛀,D 对;外墙基部大量使用砖石对保温隔热、防震减灾、防雪防雹起作用不大,ABC 错,故本题选 D。 9.A【详解】据材料可知,该村落北部为林地,林地之下山麓地区为房屋,地势低平地区为农田,村
边有河流流经,水渠通过房屋门前,可以判断该地为低山丘陵地形, 气候方面, 应该降水较多, 综合各种因素可以判断该村落最可能位于东南丘陵, A 对; BCD 错, 故本题选 A。 10. B【详解】读图可知,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 纬度较低, 夏季气温较
高,所以潜在蒸散量都较大, B 对; 丁地为季风气候, 夏季降水较多, A 错; 据图可以看出乙、丙两地夏季降水较少, 云量较少,C 错; 风速较小不是主要原因, 而且丁地为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风力较大,D 错。故本题选 B。 11. C【详解】读图可知, 图中四地其夏季气温都较高, 但是丙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降水稀
少,是四个地点中降水最少的,所以年实际蒸发量最少,C 对,ABD 错,故本题选 C。 12. D【详解】读图可知, 丁地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 春季气温回升, 来自低纬度海洋的暖气
团与北方南下的冷气团相遇,形成锋面,春季锋面雨带在南部沿海地区滞留时间长, 所以降水多,D 对,影响丁地的热带气旋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A 错;夏季气温最高空气对流旺盛, B 错,
丁地属于季风气候, 受季风环流控制, 不受东北信风影响, C 错。故本题选 D。 13.B 14.B 15.C 16.B 17.C 18.A 19.D 20.C 21.B 22.D 23.A 24.D 25.D
二、综合题 26.(15 分) ( 1)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水温高,年温差小; (2 分)
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2 分) ( 2)湖汊面积小,水浅水草多,浮游生物多(水流动性小),饵料丰富;
水浅处大型水生天敌少,小鱼成活率高;( 4 分)
开阔水面给鱼类更大的生存空间,成鱼生存能力强,饵料种类多且丰富; 防止湖汊内水质恶化。(4 分)
13
( 3)岛上经济作物种植, 使用农药、化肥,
污染水质; 旅游活动乱扔垃圾污染水质环境;
旅游船过多,扰动鱼类生活环境;
投放饵料,水质营养化。(答 3 点即可得 3 分) 27.(13 分)
( 1)纬度高,气温较低( 易冻伤) ;( 1 分) 风力较大,易翻船,人员伤亡; ( 1
分) 受低气压带影响,降雨较多,空气湿度大,多云雾天气。(1 分) ( 2)建设成本高(运输费用、人工费用、材料性能要求高);技术要求高(对桥
梁防震要求高;海水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岛屿众多,大桥长度(跨度)大,气候极端) 施工难度大;人口少, 人口流量少, 经贸活动少, 利用价值低。(8 分)
( 3)轮船停泊进行各种商品贸易,方便人们就业;发展旅游业,繁荣当地经济,
增加当地收入。(2 分) 28.【答案】
( 1)地势东高西低;古地中海范围大,靠海近;水量条件能满足流程需要。(每点 2 分,共
6 分)
( 2)地形隆起使古长江落差加大,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增强,峡谷地貌发育;
隆起地形阻挡大洋水汽,形成地形雨,增加降水量;改变了区域东高西低的地形地势特征,使古长江流向发生改变,逐渐自西向东流。 (每点 2 分,共 6 分)
( 3)青藏高原隆起,巫山西侧古长江水系开始折向东流,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
加剧;喜马拉雅山脉强烈隆起,巫山西侧古长江流域地势整体抬升,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进一步加剧, 最终东侧河流切穿山脉,成功袭夺西侧河流。(每点 3 分,共 6 分)
( 4)地质条件稳定,峡谷地貌基本格局不变;长江水量稳定,流水侧蚀作用保持或增
强。(每点 2 分,共 4 分)
【解析】(1)古地中海在西,古长江在东。古长江要注入古地中海,首先需要东
高西低的地势条件;其次从材料信息“长江流域绝大部分被古地中海所覆盖”可知古地中海范围大, 古长江距离古地中海较近;古长江能流入古地中海还需要有足够的水量条件。
( 2)本小题聚焦地形抬升与古长江的关系,一方面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隆
起,改变了原来东高西低的地势格局,从而影响古长江流向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地形起伏加剧为峡谷地貌形成提供了条件,由于抬升幅度较大,可能还会阻挡水汽形成地形雨,从而使古长江流域降水量增加。
( 3)材料对河流袭夺现象做出了解。巫山山脉相当于古长江东西两侧河流的分
水岭,河流袭夺的起因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使河流流向发生变化,东两两侧河流溯源侵蚀加强, 最终东侧河流切穿了巫山山脉,成功袭
夺西侧河流。
( 4)峡谷是一种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长江三峡的形成是在巫山山脉较大的落
差条件下,流水下切侵蚀形成。长江三峡要在未来变宽,首先要保证巫山山脉地质条件相对稳定,无沧海桑田巨大变化;其次,长江水量要比较稳定,保证营造峡谷地貌的流水侵蚀作用力不减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