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片断
于春艳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给世界爱和美”,这是冰心老人为“冰心奖”所作的题词,其实这正是冰心老人一生的真实写照。《只拣儿童多处行》全文字里行间饱含了她对真爱和美的追求。这篇文章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流露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以下是著名特级教师孙建锋执教时的教学片断: ??
师:读一读课题。
生:只拣儿童多处行(强调了“只拣”)。 生:只拣儿童多处行(强调了“多处”)。 生:只拣儿童多处行(强调了“行”)。
师:同一课题,有不同的读法;同一课题, 也有不同的疑问。
生:“拣”什么意思? 师:谁愿意帮助他?
生:“拣”,就是“挑选”,有个词语叫做“挑挑拣拣”,还有个词语叫“挑肥拣瘦”。
师:你会思考,善于把未知的与已知的勾联起来思考!
生: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 师:你会问,问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 生:冰心写“只拣儿童多处行”干什么? 师:这个问题很有质量!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请打开课文,端正书本,自由朗读。要求;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努力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朗读课文)
师:能不能说说这篇散文的意思? (生交流)
师:《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比较长,我们能不能抓住要点,把课文读短一些,请看大屏幕——(投影)在作家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 ,就是 ,就是 ,就是 。请你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时间五分钟。 (生边阅读边圈划。交流。)
师:其实,课文的文字是活的,它有声音(“闹嚷嚷”)、有色彩(“大红门”)、有动作(“飞涌”),更重要的是它有感情,儿童就是“小天使”。“小天使”在你们的想象中是什么? (生交流。)
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跳出来,就是以自己的“火眼金睛”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使想了和不想完全不一样。请你们默读课文,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
方,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交流。时间六分钟。 (学生默读课文,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机锋万变。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六分钟过后)这是交流的时间,也是共享的时间。交流没有惟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请大家各抒己见!
生:诗曰:“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冰心奶奶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与“游人”的换位,看出冰心奶奶的心里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
师:是呀!心里有儿童,眼里才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 生:“颐和园门口,就像散戏似的,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在一般的人看来,这群孩子是顽皮的、令人讨厌的,而冰心却把看成活泼、可爱的小天使。 生:太阳是光明的、温暖的,冰心奶奶说孩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生:冰心奶奶说我们是天使,是太阳,是花朵,是春天。我们感谢她的比喻,感谢她的提醒。是天使,我们要释放可爱;是太阳,我们要释放光明;是花朵,我们要释放美丽;是春天,我们要释放明媚!(热烈鼓掌。)
师:你正在释放着可爱、光明、美丽和明媚,不仅是我,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了。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美在儿童”。
师:在这句话的下面画上线,签上你的姓名。记住,这就是你的读书格言。(鼓掌!)
生:花是美丽的,也是柔弱的;花是美好的,花期却是短暂的。生命柔弱似花,生命短暂如花,我们应当怎样延续美丽的花期呢?
师:了不起的你从正反两个方面谈花期,谈人生。你的问题值得我在内的每一个人诊视与探究。我愿意把你的话记在心里,时时警策!
师:孙老师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课文的第六节——“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了!”与原著的第六节不一样——“春光,就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这样地泼辣,这样地华侈,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挥霍出来了!”请发表你们的看法!
(有的学生认为原著好,有的学生认为改编的好。) 师:改编派(甲方)与原著派(乙方)陈述各自的观点。 甲方:文章不是写给儿童看的吗?“华侈”,我们不懂。 乙方:不懂,正需要学习。我方认为,“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这样地泼辣,这样地华侈”排比在一起,一气呵成,情感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