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缺陷型与原养型的概念
? 某些菌株发生突变后,失去合成某种必需营养物质的能力,必须从外界摄取才能进行生长繁殖,
这种突变株称为营养缺陷型(auxotroph) ? 相应的野生菌株称为原养型(protrophy) 微生物的代谢 能量代谢
可以利用的能量:光能和化学能
能量代谢的基本问题:自然界的能量如何变成生物可利用的形式? 生物如何利用这些能量?
一、氧化还原反应与能量产生
物质失去电子——氧化(脱氢、加氧) 物质获得电子——还原
生物氧化是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并放出能量的过程。 还原势(氧化还原电位):给出电子被氧化或得到电子被还原的趋势 中间电子载体:游离的、固定在细胞膜上的
二、高能化合物与ATP的合成
高能磷酸键 -29.3kj/mol ATP的合成:
底物水平磷酸化:酶的作用将高能磷酸根转给ADP形成ATP; 氧化磷酸化: 呼吸链
光合磷酸化: 蓝细菌——非环式
光合细菌——环式 嗜盐细菌——色素蛋白
13
三、能量释放和利用
发酵作用:不需要氧分子作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等)(供、受体都为有机物) 有氧呼吸:以分子氧作最终电子受体 无氧呼吸:电子最终交给无机物的氧化过程
四、能量的消耗
生物合成、生命活动、发光、热 分解代谢
复杂的有机物通过一系列的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能量和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己糖的分解
-、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 1 EM
2 乙酰辅酶A的生成 3 TCA 4 进入呼吸链 二、 其它途径 1 PP 2 ED
3 磷酸酮糖酶途径
丙酮酸代谢
一、酒精发酵(丙酮酸脱羧——乙醇) 二、乳酸发酵(同型:丙酮酸脱氢酶——乳酸;
异型:6-磷酸葡萄糖——5-磷酸核酮糖——PEP和乙酰磷酸——乳酸和乙醇)
三、丁酸发酵(EM——丙酮酸——乙酰辅酶A,2个缩合形成丁酸,或直接形成乙醇) 合成代谢
三要素:前体物质、能量、还原力
与分解代谢的区别:酶系不同、耗能反应、发生的细胞区域不同
一、无机养料的同化
CO2的同化
自养 (卡尔文循环);
异养 (很少,必要的添补反应)
14
硝酸盐的同化
第一阶段同化成亚硝酸盐; 第二阶段 还原成氨 分子态氮N2的同化(固氮酶) 硫酸盐的同化 二、大分子前体的合成
碳水化合物(卡尔文循环-自养、糖酵解的逆转-糖异生) 氨基酸的合成:碳架:糖酵解、TCA
氨基合成:谷氨酸脱氢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 DNA/RNA :
三、大分子的合成:脱水缩合、耗能
多糖的生物合成 肽聚糖的合成 四、次生代谢
微生物合成一些对微生物自身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抗生素: 激素: 毒素: 色素: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长
纯培养
实验室条件下,由一个微生物细胞或一种细胞群繁殖得到的后代。
15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