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的女人不嫌弃,挑拣后拿走,这表现了清洁工的节俭品质。
C.瘦保安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同时与清洁工女人的形象作
对比,更加突出了她不为钱所动、坚守道德底线的性格特点。
D.以“垃圾”为标题,这是小说的线索,围绕六楼扔垃圾、清洁工捡垃圾来展开事件,
发现箱底的钱是小说高潮,送还钱则是故事的结局。
E.这篇小说的叙述语言显得波澜不惊,贴近生活,提炼寻常用语,简洁而实在,尤其
是通过对话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展现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
8.小说反复写“六楼不睬女人”,有什么用意?(4分)
9.有人认为最后一段的情节设计很好,你同意吗?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扬大雅,字子正,唐靖恭诸杨虞卿之后。虞卿孙承休,唐天祐初,以尚书刑部员外郎为吴越国册礼副使,杨行密据江、淮,道阻不克归,遂家钱塘。大雅,承休四世孙也。钱俶归朝,挈其族寓宋州。大雅素好学,日诵数万言,虽饮食不释卷。进士及第,历新息、鄢陵县..主簿,改光禄寺丞、知新昌县,徙知浔州,监在京商税,再迁秘书丞。咸平中,交趾献犀,因奏赋,召试,迁太常博士。久之,又上书自荐,献所为文,复召试。直集贤院,出知筠、..袁二州,提举开封府界诸县镇事,为三司监铁判官,知越州,提点淮南路刑狱。还,考试国.子监生,坐失荐,迭降监陈州酒。徙知常州,判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迁集贤殿修撰、..
知应天府。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大雅朴学自信,无所阿附,直集贤院二十五年不迁,有出其后者,往往致荣显。或笑其违世自守,大雅叹曰:“吾不学乎世,而学乎圣人,由是以至此。吾之所有,不敢以荐于人,而尝自献乎天子矣。”天禧中,使淮南,循江按部,过金陵境上,遇风覆舟,得傍卒拯之,及岸,冠服尽丧。时丁谓镇金陵,遣人遗衣一袭,大雅辞不受,谓以为歉。宰相王钦若亦不悦之。晚与陈从易并命知制诰。大雅尝因转对,上《原治》..十七篇。所著《大隐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职林》二十卷,《两汉博闻》十二卷。
(节选自欧阳修《宋史·杨大雅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
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
B.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
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
C.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
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
D.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
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
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B.召试即皇帝召来面试。这是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
C.国子监是中国隋代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清时废
止。
D.转对指宋代臣僚每隔数日,轮流上殿指陈时政得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大雅勤奋好学,博闻强识。他在考中进士以前,每天诵读数万字文章,饮食时也
手不释卷。一生著述丰富,令人叹服。
B.杨大雅追求仕进,勇于自荐。他曾乘交趾进献犀牛的机会向朝廷献赋,后又上书自
荐并献文,于是被任用为太常博士。
C.杨大雅不流世俗,心境平稳。他在集贤院干了25年却未升职,同事中比他晚的人也
往往显贵,可他对此淡然处之。
D.杨大雅不慕权贵,清高自守。他巡视金陵时遇风翻船,丢了衣帽,当地官员丁谓派
人送了一套衣服,他却推辞不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杨行密据江、淮,道阻不克归,遂家钱塘。
(2)或笑其违世自守,大雅叹曰:“吾不学乎世,而学乎圣人,由是以至此。”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朱湾
寻得仙源访隐沦①,渐来深处渐无尘。 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②。
注释:①隐沦:泛指神仙。②如今不是秦: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紧承题意,点名入山寻访隐者。诗人将“隐者”与“隐沦”作对比,把隐者隐
居的东溪形容为仙源,流露出他对韦九山人的崇敬之情。
B.颔联“唯”“始”两个副词用得贴切,既表明诗人一路前行的状态,更惟妙惟肖地传
达了那种乍惊还喜的心情。从章法上看,此联照应了上联中的“仙源”一词。 C.“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巧用设问,一问一答,紧密呼应。“人”的出
现给山色增添了几分盎然的生气。
D.尾联以议论作结,标举承平而隐的风尚。“朝市”泛指尘世。韦九山人为了逃避世
俗烦恼以及无法人世的困惑,隐逸山林,实为避祸之举。
E.全诗语言自然清新,诗脉婉转流畅,意境淡远悠长。诗人通过对隐者东溪草堂的描
绘,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超脱情怀。
1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5分)
(1)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琅琊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想宋武帝刘裕挥师北伐,收复失地的威猛气势,
以“ , ”两句表现出刘裕的英雄气概。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以“ , ”
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徒步三千,流亡万里”,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硕果仅存的一次悲壮的师生长征,堪....称我国教育史上一次可歌可泣的文化长征。
②要形成良好风气,赢得群众信赖,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转变认识,率先垂范,这样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能从根本上好转。 ..
③从南极洲的血色瀑布到毛里求斯近海的“水下旋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既古老又充满生机,有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
④当年他对我的帮助让我一直耿耿于怀。三十年前,在我身无分文准备外出闯荡的时候,....他资助了我5元钱,而这改变了我的人生。
⑤杜甫写景的作品不多,而全诗都写景的更是鹤立鸡群,在他西行途中,却被太白山的....美景所吸引,写下了《喜达行在所三首》。
⑥前三季度五500余只可比债基净值平均增长1.68%,这一成绩与前两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在“资产荒”背景下,整体表现仍然可圈可点。 ....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空军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烈士“回家”的日子,全国各地32万群众从四
面八方自发赶到余旭的家乡四川省崇州市,来送别这位女飞行员最后一程。 B.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者反
映自己身边存在“咆哮妈妈”,妈妈们歇斯底里的批评,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
C.随着政策环境日益优化,电子信息快速提升,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迅猛,中国已经成
为全球最活跃、市场潜力最大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
D.由于秦岭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昨日位于秦岭山麓的陕西省六个县市政府
的领导被陕西省环境保护厅、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集中约谈。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 ① 司马迁《史记》都不敢采用。 ② 《山海经》里头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 ③ 其中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 ④ 清人编《四库全书》, ⑤ 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 ⑥ 大致解开。
A B C D ① 因为 连 连 因为 ② 如果 虽然 因为 虽然 ③ 那么 但 所以 但 ④ / 所以 / 所以 ⑤ 则 / 则 / ⑥ 就 才 才 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禁烟花爆竹”的争论年年岁岁来一次。总的来说,对烟花爆竹的显性危害 ① 。一般来说,燃放烟花爆竹有两点危害: ② ,每年春节期间各大城市都有不少人因此意外受伤;二是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弥漫的烟雾,震耳的声响,我们每个人都有切肤之痛。不过, ③ ,需要政府领导,多方配合,假以时日方能见效。
21.下图是某校“与阳光同行”徒步30公里健身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
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李小文是我国遥感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其成名作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李小文辞世很多天后,媒体才发现了一条短消息对其进行报道,然后便没有了下文。而与之相隔不久,年轻歌手姚贝娜离世前很多媒体就大肆炒作、竞相报道,随后这一年轻生命便在一片喧嚣声里消消逝。
对此,有人为科学家遭冷遇叫不公,呼吁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人为明星离世而悲伤,认为当前社会不只需要科学,也需要娱乐;还有人认为媒体不应跟风炒作,而应正确引领舆论导向。
对于这三种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完成写作任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宝鸡市高三质检(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阅读(9分)
1.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能力。C项原文出现在第二段,文中说“假如同
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在此条件下进行比较得出的相对结论,并非说意象越多越好。
2.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内容的归纳能力。B项对应原文第三段,“意象过密会妨
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所以意象密集的诗都不是好诗”说法过于绝对。
3.B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B项对应原文第一段。依据
文章作者观点推断,不论篇幅是否有限,都不应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