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现共产主义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只有在社会主义阶段经过长期奋斗才能创造出来。不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不具备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就不可能实现共产主义。
论述题:
31.试述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创造性。
3、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4、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这是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
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实现人们预期的目的。 2、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的盲目蛮干。
32.试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的关系。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历史决定论,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主体(即人)选择的作用。
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和揭示,正是为了人的选择活动开辟广阔的天地,从而使人们的选择活动能够日益合乎客观规律,能够更加自觉地创造人类历史。
由此可见,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不矛盾的。(这属于历史唯物论观点。) 首先,在历史决定论看来,在现实生活中,规律是非直接的,只是作为一种趋势、一种平均数而存在。 其次,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社会规律给人的活动所提供的并不是一种唯一的现实可能性,而往往是提供一个由多种现实可能组成的可能性空间,何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取决于人的自觉活动和主体选择。 最后,每一种可能性的实现又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人们对具体模式和途径的选择,可以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
33.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原因和主要内容。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
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自由程度大大提高;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主要内容包括:
1、生产全球化,指生产领域的国际协作加强,各国在生产上结合日益紧密。 2、贸易全球化,即国际商品交流日益扩大。
3、资本全球化,随着资本输出规模的扩大,资本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