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开题报告-模板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22:22: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

碘乙酸衍生化法测定含硫化合物代谢物

学 生 姓 名: 杨磊

学 号: 042008141

专 业: 药学

指 导 教 师: 邓海山

实 习 单 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

研室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2012年 2月 28日

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课题来源 课题名称 杨磊 邓海山 学号 职称 职称 042008141 副教授 专业/年级/班级 所在单位或部门 所在单位或部门 课题类型 药学08(1)班 药物分析教研室 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碘乙酸衍生化法测定含硫化合物代谢物 一、毕业设计内容 寒凝血瘀是由于寒邪侵袭机体而引起体内血行不畅、血脉不通、血液瘀滞等中医病理变化。对寒凝血淤证的现代研究发现,由于寒凝血淤证模型动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含量降低,活性表现不足,过量的活性氧自由基造成体内氧化物与抗氧化物之间的动态平衡失调(氧化应激)。前期研究中发现,氧化应激会引起生物体中氧化型和还原型巯基化合物比例发生变化。故可将其作为药物对寒凝血淤证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的一个评价指标。本课题主要内容是测定寒凝血瘀症动物模型的含硫氨基酸代谢物。将大鼠置于冰水中模拟寒凝血瘀证形成的病因以造成寒凝血瘀动物模型,取其血浆作为样品。选择碘乙酸(IAA)作为衍生化试剂,选择三(2-羟乙基)膦盐酸盐(TCEP)作为还原剂。在衍生化后,利用液相色谱对样品进行分离,采用质谱仪进行检测。 少腹逐瘀汤源于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方中以当归、赤芍、川芎为君药活血化瘀、养血调经;辅以五灵脂、蒲黄、延胡索、没药通利血脉祛瘀止痛;小毕业设计 茴香、干姜、官桂为佐药,温经散寒、理气止痛,并引诸药直达少腹,全方组合(论文)的 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是调理气血的良方。主治:瘀血积内容和意于少腹,可见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痛义 少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连接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症;是寒湿凝滞型痛经治疗的代表方。鉴于该方在妇科寒凝血瘀症方面具有确切和独特的疗效,因此亟待阐明其治疗妇科寒凝血瘀证的科学内涵,明确其作用机理。 二、毕业设计意义 由于对硫代谢通路中含硫化合物,特别是巯基化合物的难度较大,目前相关文献报导较少,且研究多集中在对二硫化合物的测定和总的巯基化合物的测定,研究对象多选取酵母等微生物。而对于寒凝血瘀的病理机制以及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症的药理机制缺乏系统的归纳和研究。本课题通过模拟寒凝血瘀证的成病原因,将大鼠置于冰水中造成寒凝血瘀证的模型,并同时建立给药组,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来对该模型大鼠、给药大鼠及正常大鼠的含硫氨基酸代谢物进行检测对比,通过主成分分析找出生物标记物,一方面,可以验证该造模方法是否成功;另一方面,也为研究该证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基础。 文献综述 (单独附在开题报告后面)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案: 1、 选用健康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A组:正常组,B组:模型组,C组:高剂量组,D组:低剂量组。 2、煎药:少腹逐瘀汤组方:称取少腹逐瘀汤组方药材,按照当归:川芎:赤芍:肉桂:小茴香:五灵脂:没药:蒲黄:延胡索:干姜(3:1:2:1:0.5:2:1:3:1:1)比例配比,经粉碎后,水煎煮提取,煎出液浓缩至所需浓度,作为少腹逐瘀汤水煎剂供试样品,给药剂量按下式计算:人临床用量×0.018/200×得率×1000×临床等效量的倍数(人临床用量单位为g,计算结果单位为g·kg-1) 3、造模方法:A组正常饲养,将B、C组大鼠置于0℃~1℃冰水中20min,每日1次,连续2周,C组于造模后的第一天开始,按一定剂量(高、低剂量分别相当于临床成人剂量的10倍、5倍)给予少腹逐瘀汤各样品灌胃,每日1次,连用10天,A、B组给予同体积的蒸馏水。 4、造模成功后,将A、B、C3组大鼠颈动脉取血,EDTA抗凝,离心,取上清液,置于- 20℃冰箱内保存待测 5、将血浆处理后采用LS-MS进行含硫化合物代谢谱研究 6、数据处理 二、技术路线 购买大鼠40只,分4组: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 煎煮少腹逐瘀汤方 造模给药 颈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冻存(-20℃) 离心,取上清液 采用LS-MS进行含硫化合物代谢谱研究 数据分析处理 第一阶段:2011.01-02文献综述,思路形成,实验方案制定; 第二阶段:2011. 03-4初步试验、实验条件选择; 研究进度 第三阶段:2011.4-5进行实验研究; 第四阶段:2011.6整理数据,撰写论文 一、特色 含硫化合物代谢谱研究促进了中药复方在体内代谢和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使中医药进入系统的科学化领域,将含硫化合物代谢谱研究应用到中药的研究中,结合系统生物学及生物学等知识,分析确定整个生物体内系统生化谱图和功能调控规律,有可能在中药及其复方的有效成分筛选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让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全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 特色与创新 二、创新 目前相关文献报导较少,且研究多集中在对二硫化合物的测定和总的巯基化合物的测定,研究对象多选取酵母等微生物。而本课题从含硫化合物的代谢物谱出发,在动物模型体系下研究寒凝血瘀证模型以及给药后机体的含硫化合物代谢物并与正常机体的含硫化合物代谢物进行对比,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旨在建立一种能够同时测定硫代谢通路中含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并由测定结果试阐明该证型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机制。 指导教师 意 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或 实习单位 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学院意见 教学院长签名: 年 月 日 附:与课题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不少于2000字,参考文献不少于10种。

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批表

学号 042008141 专业/班级 药学08(1)班 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碘乙酸衍生设计(论文)选题名称 化法测定含硫化合物代谢物 选题依据及准备情况: 中药多成份、多靶点和作用的多样性的特点,给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带来相当的困难,一直是困扰中医药现代化的瓶颈问题之一。代谢组学是反应机体状况的分子集合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病理生理、中药作用最终通过代谢物组对表达施加影响。目前国内外对于利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证模型的含硫化合物的代谢谱的报道很少,并且对于寒凝血瘀的病理机制以及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症的药理机制缺乏系统的归纳和研究。中药治疗疾病就是多成分系统调控生命体的代谢网络,使代谢网络中的缺陷部分正常化,同时又不得干扰其他维持健康所必须代谢途径的调控。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就是要阐明中药在这种调控作用中所起的作用和如何起作用。代谢组学通过认识体液“代谢指纹图谱”变化的原因,阐明中药作用的靶点或受体。 文献检索发现对是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证的含硫化合物代谢物谱研究的报道甚少,且测定方法多在酵母等微生物样品上完成,因此这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们查阅了相关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确定了初步的实验方案。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学院长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学生姓名 杨磊 文献综述

搜索更多关于: 开题报告-模板 - 图文 的文档
开题报告-模板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dqym5c5yn00kc51zts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