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加快市花卉产业发展咨询报告
多年来在,在市政府的领导下,花卉获得长足的发展,鲜切花的产量已经连续17年位居全国第一位,鲜花产竞争力不断增强。为了更好的促进花卉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市政府研究室委托市农业局 、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组成课题组开展“市加快花卉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组在全面了解花卉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对市151户农户,23家企业 ,15家花卉合作经济组织的种植、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各环节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以下咨询报告。
一、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花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地转移劳动力成绩显著 2010年 花卉产业种植面积为17.01万亩,占市农业种植面积2.69%,花卉产业吸纳劳动力9.5262万人,占到市农业就业人数的5.2%。是其他种植业土地吸纳劳动力的两倍。
2、花卉种植经济效益高,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2010年全市花卉园艺种植产值35.1亿元,占市农业总产值的32.35%。以鲜切花种植为例,花农人数为88831人,人均销售收入达20668.5元,是市农业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8592.77元的2.4倍,鲜切花种植人员的纯收入达到了13434.5元,是普通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3倍,极带动了市农民的增收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花卉产业引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向,提升现代农业竞争力 花卉产业已成为现代农业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花卉产业的规
页脚.
. .
模化、园区化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目前,市有花卉市场7个,花卉农业生产合作组织41家,花卉企业226家,与花卉产业相关的服务业产值高达了44.9347亿元,比花卉种植的产值高出了近10亿元,农业产业链延伸效果明显。截至2010年底,出口国家和地区已达46个,其中对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额保持平稳态势,但对泰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主要东盟国家的出口增幅平均超过50%。此外,出口至孟加拉国、印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云花亦明显增加,南亚、东南亚各国和中东地区有望成为云花最有潜力和最具人气的目标市场。
4、花卉已成为的城市名片
花卉产业已成为继云烟、云药、云茶之后农业特色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型产业之一,以“斗南花卉”为代表的“花卉”已经成为国驰名品牌。在全国已经形成了“全国花卉看,花卉看斗南”的产业格局。斗南花卉已经成为城市名片。
二、花卉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花卉在全国,全省花卉产业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以现代花卉产业和国际化视野来审视花卉产业的发展。花卉产业现状及主要问题可概括为“大而不强”。主要表现:
1、鲜切花产量高,优质花比例低,特色花卉优势不明显 2010年,全市花卉园艺种植面积和生产产值分别达17.01万亩和35.1亿元。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和上市量分别达9.22万亩和47亿枝 ,生产产值近28亿元。但优质花比例不超过30%。粗放经营仍
页脚.
. .
然是鲜切花产业的主要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玫瑰、康乃馨、百合等鲜切花已成强势产品,但只是鲜切花一枝独秀,盆花类、观叶(果)类花卉和新、奇、特花卉品种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其产值不到园艺种植产值的四分之一,花卉特色产业竞争力尚未形成。
2、国市场“大”,国际市场“小”,国际竞争力弱
2010年,“昆花”在国70余个大中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已达70%;出口总额7314.45万美元,花卉出口额占全省58.3%。但是出口占产值比例仅为10-15%左右,要达到2015年40%的出口量目标任重道远。
由于“昆花”种植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不足,品种比较简单很容易被其他地区和国家模仿。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模仿已对我国花卉产业产生了很大的威胁。另外,国许多地区开始把花卉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培养,竞争对手增加。
3、“产品”质量高,“商品”质量低,生产效益“差” 近年来花卉产品的产地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荷兰拍卖市场协会的专家称誉“昆花”的产品达到欧洲一流水平,众多国外花卉进口商均对云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昆花采后保鲜的关键技术环节——持续冷链的经常中断,致使昆花的售前保鲜期大大缩短,对花卉到达目标市场的品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花卉生产效益。花卉的每亩平均产值却不足荷兰的2%,以色列的7%,哥伦比亚的9%。
4、花农数量大,花企规模小,产业化能力不足
以2010年统计数据为例,市花农数达到了25863户,平均规模
页脚.
. .
为7.9亩/户。花卉企业的数量达到了226家,但是花卉企业的规模却是较小的,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30家,仅占到花卉企业总数的13.3%。由于生产规模小,产业规模效应未得到完全发挥,生产者承接购买商大订单的能力十分有限,花卉产品生产还未能完全满足千变万化国际大市场大采购的需求。
5、滇池流域比例大,“昆花”新区比例小,昆花做强面临新挑战 “四退三还”花卉做强面临挑战,主要是花卉种植新、老区差异明显,这主要体现在花卉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以及花卉产业的带动作用上。以2010年统计数据为例,老区的种植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51.98%,但是老区的花卉业产值却占到了的花卉总产值的60%以上,花农种植户数也占到了市花卉种植的80%以上,“四退三还”战略中花卉产业科学化调整布局任务艰巨。
三、 原因分析
1、产业科技力量薄弱,花卉研发推广投入不足
一是专业人才少 。2010年的花卉从业人数达到了95262人,其中专业的技术人员为4555人,仅占到总人数的4.7%,相比于国外花卉种植的发达国家,技术方面的差距明显。二是花农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据调查结果:花农文化水平以初中为主,占到了被调查花农的60.26%,专及大专以上的仅占被调查人数的1.32%。花农普遍反映自己在花卉种植中最缺少的就是专业的花卉种植技术。培训需求强烈。三是研发投入不足。目前政府对花卉产业发展的扶持资金明显不足。再加上花卉企业都是农业企业,贷款困难,无法用花卉作抵押贷
页脚.
. .
款,使得花卉企业投入科研的经费非常少,很难进行花卉新品种的研发推广。
2、花卉加工、物流体系不完善
花卉采后处理和物流仍然是花卉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调查显示,由于缺少资金、场地等原因,有55%的花农没有花卉的采后处理设施。保鲜剂的使用率只有10%。
的花卉物流系统十分的薄弱。虽然仅斗南花卉交易市场上就有近百家物流企业在从事花卉的物流运输,但是这些物流公司大都为大宗的货物的物流公司,没有专业的花卉物流的设施,不能够提供专业的“一站式”的物流服务,缺乏足够的全程冷链系统,也就是说并不是专业的花卉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化航空运输缺乏。80%的鲜切花通过民航客机运抵目的地。花卉一般物流损耗都在30%以上。
3、农民组织化程度不足,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组织载体缺失
2010年花卉的生产合作组织有41个,平均每个合作组织的成员数在80-100之间,社员总数不足4500人,仅占到市花农总数的17%。花卉组织数量多规模小,组织作用也是相对有限。而绝大多数的花农没有加入“花产联”,仍然分散零星、品种杂乱的种植低档花卉。组织化程度低,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组织载体缺失。这样就难以获得产业竞争优势。
4、管理与服务体系不健全,做强产业服务功能不足
市场体系。虽然近年来,花卉拍卖市场交易额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页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