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炎黄子孙》教学反思
《同是炎黄子孙》是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包含“海外华人心系祖国”、“两岸人民血浓于水”两部分。在教学“海外华人心系祖国”时,我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认识“黄帝陵”,然后我引导孩子们了解研究黄帝。通过课本以及查找资料,我与孩子们共同认识到,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前2697-前2599年)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华夏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黄帝前2697-前2599年)少典之子,本姓公孙,出生成长于陕西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陕西省武功),故号轩辕氏,后东迁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葬于陕西桥山黄帝陵,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历史身份: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天下共主。
神话身份:神界中央天帝
黄帝所居为姬水,黄帝以姬水成——《国语·晋语》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
黄帝:姬水成以土德王天下,土色黄,故称黄帝。
通过学习研究,学生认识了黄帝,也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包括两岸人民、海外华人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从而更加认识到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