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 1)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
mol )。
( 2) 1 mol 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 0.012 kg 一种碳原子(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
-( 3)阿伏加德罗常数: 6.02× 1023 mol 1 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
6.02× 1023
( 4)物质的量( n)、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与微粒数( N)之间的关系: n =
N
。 N A
2.摩尔质量
(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 2)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 / 原子质量。
-
M ),单位为 g?mol 1 。
( 3)物质的量( n)、物质的质量( m)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m
M 。
3.气体摩尔体积
-
( 1)定义: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1。
-
( 2)标准状况下, V m≈ 22.4 L ?mol 1。
V m),单位为 L ?mol
V
( 3)物质的量( n)、气体的体积( V )和气体摩尔体积( V m)之间的关系: n = V m 。 4.物质的量浓度
( 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 B 的物质的量
- 1 。 浓度( cB
),单位为 mol?L
(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 的物质的量( n)、溶液的体积( V )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B)之间的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关系: n = c B?V 。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
1- 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和胶体。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2.酸、碱、盐是电解质;其它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3.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4.将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可溶性的酸碱盐要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物质不改写。 四、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 3.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
五、原子结构
/发生氧化反应/发生还原反应
/生成氧化产物——本身作还原剂/生成还原产物——本身作氧化剂
/具有还原性;
/具有氧化性。
1.对一个原子来说: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 A )=质子数( Z) +中子数( N)
A
3A 、质子数为 Z 的原子。 .一般用符号 Z X 表示一个质量数为
4.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六、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元素周期律是由门捷列夫发现的。
3.原子、离子等粒子的半径大小比较: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若电子层数相等,核电荷数越大,半径
越小。
4.最高化合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高化合价
元素 最高价 最低价
最高价氧化物
+∣最低化合价∣= 8 。 N
Na +1
2 Na O
Mg +2
C
Si +4 -4 SiO
4
2
4
P +5 -3 P O
5
H PO 3 4
2
S
Cl
+4 -4
+5 -3
N O
HNO
2
+6 -2 SO
3 H SO 2 4
+7 -1
Cl O
HClO
2
5
及其水化物
MgO
2
CO
H CO
2
NaOH Mg(OH)
23
H SiO
7
3
4
气态氢化物
5.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周期,列称为族。
CH4
NH 3 SiH 4 PH3 H2S HCl
6.最外层电子数=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
7.同周期从左向右,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8.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七、化学键
1.定义:相邻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2.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3.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4.金属元素原子与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共价键。 5.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
6.反应物
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 E1) 旧化学键断裂(释放能量 E2)
生成物
E1>E2 反应吸收能量; E1 7.常见的放热反应有燃烧反应、中和反应、金属和酸的反应; 吸热反应有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反应。 八、化学反应速率 c 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 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因素:物质本身的性质。 v = 。t 3.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增加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使用催化剂等。 九、化学平衡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 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3.化学平衡的移动:当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化学平衡将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化学平衡。 十、原电池 1.定义: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2.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活动性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闭合回路。 3.负极——较活泼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 ; 正极——较不活泼导体——得到电子(被还原) 。 4.铜、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反应方程式: 负极: Zn –2e- = Zn2+ ;正极: 2H+ + 2e- = H 2↑;总反应: Zn + 2H + = Zn2+ + H 2↑ 。 十一、无机物 1.无机物 钠 过氧化钠 Na Na2O2 银白色金属,硬度小,熔点低,密度小 淡黄色固体 2 氯气 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铁 亚铁离子溶液 铁离子溶液 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 氨气 硝酸 硫 二氧化硫 Cl 2 Fe( OH ) 2 Fe( OH ) 3 Fe 2+ 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 白色 红褐色 浅绿色 黄色 无色气体 红棕色、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原因 Fe3+ NO NO 2 NH 3 HNO 3 S SO2 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 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 CS2)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有漂白性,能使品红退色,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可以用四氯化碳将溴或碘单质从它们的水溶液中提取出 溴、碘 溴化银 晶体硅 二氧化硅 氧化亚铜 硫酸铜晶体 硫酸铜固体 2.化学反应 Br 2、 I2 AgBr Si SiO2 Cu2O CuSO4?5H 2O CuSO4 来,这种操作属于萃取。 常被用作感光材料 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常用作半导体沙子、石英的主要成分,熔点高,硬度大;常被用来制造光导纤维 红色 蓝色 白色 钠投入水中现象: 钠浮在水面上, 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 嘶”的响声,加入酚酞后溶液变 红 2Na + 2H 2O = 2NaOH + H 2↑ 4Na + O 2 = 2Na 2O △ 钠放置在空气中表面变暗 钠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 黄色固体 过氧化钠可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 艇里氧气的来源 2Na + O 2 Na2O2 2Na2O2 + 2H 2O = 4NaOH + O 2↑ 2Na2O2 + 2CO 2 = 2Na2CO3 + O2 点燃 2Fe + 3Cl 2 点燃 2FeCl 3 产生棕色的烟 Cu + Cl 2 点燃 CuCl 2 2HCl 产生棕黄色的烟 H2 + Cl 2 产生苍白色火焰 Cl2 + H 2O = HCl + HClO 2O HClO 有漂白作用, Cl 2 可用作漂 白剂( Cl 2 不能使干燥 的红纸条退 .. 色)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 - 4Fe(OH) 2 + O2 + 2H 2O = 4Fe(OH) 3 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 变成红褐色 可用 KSCN 溶液检验 Fe3+ Fe3+ + 3SCN → 显红色 + 2+ Fe + 2H = Fe + H 2 ↑ Fe 具有还原性 - Fe3+具有氧化性 Fe2+ + Zn = Fe + Zn 2+ 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Fe2+ + Cl 2 = 2Fe3+ + 2Cl Na2CO3 + 2HCl = 2NaCl + H 2 O + CO 2↑ NaHCO 3 + HCl = NaCl + H 2O + CO 2↑ NaHCO 3 + NaOH = Na 2CO3 + H 2 O △ 2NaHCO 3 Na2CO3 + H 2O + CO 2↑ 放电 N2 + O 2 2NO 催化剂 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 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固氮) N2 + 3H 2 高温高压 2NH 3 2NO + O 2 = 2NO 2 3NO + H O = 2HNO + NO 2 3 2 NH +H O = NH ·H O 3 2 3 2 +4 3 2 - NH ·H O 3 NH 3·H2O 呈弱碱性,氨水能使 酚酞溶液变红 NH + HCl = NH NH Cl 4 + OH 4NO + 6H O 产生白烟 4NH + 5O 催化剂 3 2 △ 2 NH4 HCO 3 △ NH 3↑ + H 2O + CO 2↑ △ NH 4Cl NH 3↑ + HCl ↑ △- NH 4+ + OH NH 3↑+ H 2O △ 实验室制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 2NH 4Cl+Ca(OH) 2 CaCl 2 +2NH 3↑+ 2H 2O 蕊试纸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 为了防止硝酸见光分解,一般将 受热或见光 4HNO 3 4NO 2↑ + O2↑ + 2H 2O 它保存在棕色试剂瓶里 Cu + 4HNO 3(浓 ) = Cu(NO 3 )2 + 2NO 2↑ + 2H 2O 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钝化 3Cu + 8HNO 3(稀 )= 3Cu(NO 3)2 + 2NO ↑ + 4H 2O △ 浓、稀硝酸有强氧化性 C + 4HNO 3(浓 ) △ Fe + S S + O 点燃 CO2↑ + 2NO 2 ↑+ 2H 2O FeS SO 2 2 催化剂 加热 SO + O 2 2SO 3 2 2H2S + SO2 = 3S + 2H 2O 4 2 2 Cu + 2H SO (浓 ) △ CuSO + SO ↑ + 2H O 2 4 在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C + 2H SO (浓 ) 2 4 △ CO ↑ + 2SO ↑ + 2H O 2 2 2 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 C + 2H SO (浓 ) 2 4 △ CO ↑ + 2SO ↑ + 2H O 2 2 2 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 点燃 2Mg + CO 2 2MgO + C 4 Cl 2 + 2NaBr = 2NaCl + Br 2 Cl 2 + 2KI = 2NaCl + I 2 Br2 + 2KI = 2KBr + I 2 △ Si + O 2 SiO 2 高温 氧化性: Cl 2 > Br 2 > I 2 SiO2 + 2C SiO + 2NaOH = Na Si + 2CO ↑ SiO + H O 工业制硅 2 2 3 高温 SiO 2 + CaO CaSiO3 2 SiO 2 属于酸性氧化物 SiO2 + 4HF = SiF 4↑ + 2H 2O 此反应常被用来刻蚀玻璃 高温 SiO 2 + CaCO 3 CaSiO3 + CO 2↑ SiO + Na CO 高温 Na SiO + CO ↑ 2 2 3 2 3 2 点燃 4Al + 3O 2 2Al 2O3 高温 Fe2O3 + 2Al Al 2O3 + 2Fe 生产玻璃发生的主要的化学反应 铝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铝热热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 2Al + 6HCl = 2AlCl 2Al + 2NaOH + 6H O = 2[Al ( OH) 2 3 + 3H 2↑ ] + 3H ↑ 4 2 AlCl 3 + 3NH 3·H2O = Al(OH) 3 ↓ + 3NH 4Cl Al(OH) + 3H + = Al 3+ + 3H O 3 - 2 - Al(OH) 3 + OH Al = [Al (OH ) 4] Al(OH) 3 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2 O 3 + 6H + 2 = 2Al 3+ - Al O + 2OH - + 3H 2 4 2 3 2Cu + O + H O + CO = Cu ( OH) CO 2 2 2 2 2 3 + 3H O O = 2[Al ( OH ) ] Al 2O3 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 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 2Cu + O 2 2CuO 2 2Cu + S △ Cu S 4CuO 高温 2Cu O + O ↑ 2 2 △ CuSO4?5H 2O CuSO4 + 5H 2O↑ 黑色固体变红 蓝色固体变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