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为溶解该干燥剂样品的装置,若已准备了长颈漏斗、双孔橡胶塞、导气管,为完成溶解至少还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
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将插入溶液中管子的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如图中的),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 。
④当改进实验装置并进行正确操作后可以准确测定出干燥剂样品的含量(假设生成气体没有损失,并完全吸收)。若此时装置在实验前后其质量增加了3.6g,则该干燥剂样品的含量为 。
解读:作干燥剂要能吸收其中的水蒸气,故反应为();因为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根据结论不能再作干燥剂,所以现象为杯壁不发烫;如果是,则可以加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即可。从所给的仪器看缺少盛放样品的容器,可选用锥形瓶等,中的反应为↑,多孔的球泡有利于的吸收,装置增重是吸收了,即为,相当于为. ,含量为。
答案:()()
()问题的实验现象为:不发烫
问题的实验步骤为:取该固体,滴加稀盐酸;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①锥形瓶或广口瓶;②↑;③增大气体和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④。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与水反应实验时,发现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现红色,但红色很快褪色,甲、乙、丙三同学对此现象分别做了如下推测: 甲:因为反应后试管很热,所以可能是溶液温度较高使红色褪去。 乙:因为所加水的量较少,红色褪去可能是生成的溶液浓度较大的影响。
丙:具有强氧化性,生成物中、(可能产物)等也具有强氧化性,可能是氧化漂白了红色物质。
()验证甲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 ,验证乙
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 ;当出现 9 / 11
现象时,即可说明丙同学的推测正确。
()有同学提出用定量的方法探究丙同学方案中是否含有,其实验方法为:称取2.6g固体,使之与足量的水反应,测量产生的体积,与理论值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①测量气体体积时,必须待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时进行,应选用右图装置中的 ,理由是 。
②若在标准状况下测量气体的体积,应选用的量筒的大小规格为 (选填“”、“”、“”)。
解读:甲的观点为温度较高就会使酚酞褪色,可以待冷却后再加酚酞试液或冷却后再看溶液是否变红;乙同学的观点是浓度过大,加水稀释即看进行验证;若欲证明丙同学观点正确,则需否定甲和乙的观点,可以冷却后观察溶液是否变红及加水稀释后溶液是否变红来验证。比较两个装置可以看出可以防止气体冷却时出现倒吸现象,根据计算可知全部转化为,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约,故应选用.
答案:()冷却后加酚酞试液或冷却后看溶液是否变红 加水稀释后看溶液是否变红 冷却后及加水稀释后均不变红
()①Ⅱ 防止气体冷却时发生倒现象,减小实验误差。 ②
. 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反应是反应。
()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乙的作用是。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若试管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要除
10 / 11
去该物质,可现在混合液中加入(填写字母)
.氯化钠溶液 .苯 .碳酸氢钠溶液 .四氯化碳 然后,再通过(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解读:()实验时,因为发生反应(红)+
△(黑)、+(黑)△+(红)+,两反应交替进
行,所以红色和黑色交替出现。()甲水浴的作用是便于乙醇的挥发,为了得到稳定的乙醇气流;乙水浴的作用是冷却,便于乙醛的收集。()经过反应后冷却,中收集到的物质有易挥发的原料乙醇,反应生成的乙醛及水。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是原空气中不参加反应的。还有没反应完的少量,但是少量的,所以只填。()试管中收集到的液体能使紫色石蕊试纸显红色,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可能含有乙酸,这是由于进一步被氧化而生成的,利用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可用碳酸氢钠除去乙酸,然后通过蒸馏的方法将乙醇和乙醛与分离开。
答案:()+△;+△++;放热。 ()加热; 冷却。()乙醛、乙醇、水; 氮气。
()乙酸; ; 蒸馏。
11 /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