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5:47: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4.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①最喜爱的花是: ②喜爱的原因是:

15.【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16.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17.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18、甲文作者借选文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趣,联系你的志趣与追求,依托

自己最喜爱的一种花,以?出水芙蓉冰清玉洁?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三、《核舟记》阅读训练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3)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4)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戊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一)、阅读第(2)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 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二)、阅读第(3)段,回答问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峨冠guān B.手卷juàn C.不属shǔ D.矫jiāo首昂视 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绝类弥勒(绝):很 B. 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 C.如有所语(如):比如 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 3.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诎右臂支船(诎) 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 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 D.绝类弥勒(类)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

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6.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______________,本文段的结构方式是 ;从表达方式看,侧重 ;以____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2、翻译下面句子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译文:

⒊选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4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5核舟雕刻的?苏、黄共阅一手卷?这一画面,表现出了画中人物怎样的神情?

6从什么地方看出船是顺流而下的?

四、《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一)、填空

《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是儒家经典之一。?大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有两个成语出自课文,它们分别是 、 。 (二)、根据所给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1.老而无子的人。( ) 2.老而无夫的人。( ) 3.老而无妻的人。( ) 4.幼而无父的人。( )

(三)、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不独亲其亲 ( ) .⑵男有分,女有归( )( ) ..(五)、翻译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1.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 户:

3.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乙文则是 。

4.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 5.概括甲文的大意

五、《三 峡》阅读训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e0ny4qusp1h1yk7prr4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