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申江路站~金海路站中间风井 地墙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申江路站~金海路站的中间风井,位于巨峰路、陈邵路路口以南300m左右绿地处,紧邻通用汽车厂区备用地。
本工程设计里程为SK38+846.134~SK38+876.143.中间风井主体结构为地下二层结构,内净尺寸约30.0×22.0m,基坑开挖深度约21.5m,顶板覆土约为3.4m,围护结构采用1000mm厚地下连续墙。东侧有地下一层附属结构,内净尺寸为30.2×12.7m,基坑开挖深度约12.6m,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
地下墙砼设计标号水下C30p10,接头采用柔性圆弧形接头。每幅地下墙中设置二根压浆管,进行压密注浆,防止竖向沉降量过大。
本工程钢筋笼分“一”“L”“T”三种形状,地墙接头采用圆形柔性接头。
根据业主提供的物探资料以及实地考察,风井区域内有横穿结构的管线,探明为赛科利公司备用电缆,需要搬迁。
1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申江路站~金海路站中间风井 地墙施工组织设计
1.1、土质特征
中间风井拟建场地的地基土在80m深度范围内土层由第四系全新统至上更
新统沉积地层组成,其中⑥层缺失,⑦1层顶板略有起伏。其余地区基本为上海市正常沉积土层。从上到下依次为:
① 1填土、②1褐黄色~灰黄色粉质粘土、③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③j灰色粘质粉土、④1灰色淤泥质粘土、⑤1-1灰色粘土、⑤1-2灰色粉质粘土、⑤3-1灰色粉质粘土,⑤4灰绿色粉质粘土,⑦1草黄色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⑦
2
草黄~灰色粉细砂。
表1-1 中间风井地形分布及特性分析 各土层特性分述如下表1-1:
层号 土层 名称 土层描述 均有分布,主要为素填土,以粘性土为主,含植物根茎及少量小石子等,局部为杂填土,①1 人工填土 含碎石砖块、垃圾及粘性土等。 褐黄~灰②1 黄色粉质粘土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粘质粉土 局部由于填土较厚而缺失,可塑~软塑,尚均匀,含氧化铁锈斑及铁锰质结核,夹少量团状粉土,土性从上至下逐渐变软,中~高压缩性。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均有分布,流塑,欠均匀,含云母及少量有机质,夹薄层状粉土,局部为淤泥质粘土,有时层顶为灰黄色,高压缩性。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③ ③j 大部分孔分布,饱和,稍密,欠均匀,含云母及少量有机质,见零星贝壳碎屑,夹薄层粘性土,局部为砂质粉土,中压缩性。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 ④1 灰色淤泥质粘土 均有分布,流塑,尚均匀,含云母、有机质及薄层贝壳碎屑,夹少量粉土,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高压缩性。无摇震反应、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 均有分布,软~流塑,有时可塑,尚均匀,含云母、有机质、少量姜结块及腐植质,夹⑤1-1 灰色粘土 泥质结核和少量粉土,高压缩性。无摇震反应、光滑、干强度和韧性高。 均有分布,软~可塑,欠均匀,含云母、有机质、姜结块及泥质结核,夹薄层粉土、粉砂及贝壳碎屑,层顶较多,局部为粘土,高~中压缩性。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古河道内分布,软塑为主,有时可塑,欠均匀,含云母、有机质、钙质结核和腐植质,夹薄层粉土,局部较多,中压缩性。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⑤灰色粉质1-2 粘土 ⑤灰色粉质3-1 粘土 2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申江路站~金海路站中间风井 地墙施工组织设计
仅中间风井处揭示,可~硬塑,尚均匀,含有机质及少量氧化铁锈斑,夹薄层粉土,中灰绿色 ⑤4 压缩性。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粉质粘土 暗绿~ 草黄色粉质粘土 局部由于古河道切割而缺失,可~硬塑,尚均匀,含氧化铁锈斑及少量有机质,夹少量点状粉土,局部为粘土,中压缩性。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 ⑥ 草黄色粘大部分孔揭示,饱和,中密~密实,尚均匀,含云母及少量锈斑,夹较多层状粘性土,⑦1 质粉土夹局部呈砂质粉土或粉砂,中压缩性。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 粉质粘土 草黄~灰⑦2 色 粉细砂 ⑨ 灰色粉细砂 大部分孔揭示,饱和,密实,尚均匀,含云母、石英及少量氧化铁锈斑,夹少量粘土,局部为砂质粉土,中偏低压缩性。 仅中间风井处揭示,饱和,密实,尚均匀,含云母、石英、长石,夹薄层粘性土,局部较多,有时呈砂质粉土,中偏低压缩性。
2.2、水文地质条件 2.1、地下水
1) 潜水
本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潜水高水位埋深可达0.3m;根据实测资料,第一承压含水层第⑦1层水头埋深为8.32~9.65m。经计算,中间风井地下二层段基坑开挖后地基土抗承压水稳定性不能满足要求。施工时应根据实测水位验算并采取相应的降压措施。
2) 承压水
经勘察,沿线场地揭示的⑦层(含⑦1、⑦2 两个亚层)和⑨层为承压含水层,且在本场区两承压含水层直接相连通。⑦层为上海地区第一承压含水层,勘探揭示其顶板埋深为28.2~43.5m、顶板标高为-24.24~-39.96m。⑨层为上海地区第二承压含水层,勘探揭示其顶板埋深为67.5~68.5m、顶板标高为-63.98~-64.96m。根据实测资料,⑦层承压含水层水位埋深为8.32~9.65m(绝对标高为-4.33~-6.11m),标高相差约1.8m,可能由于工作井处受古河道切割影响,⑦层埋藏较深。
3) 地下水和地基土腐蚀性评价
沿线场地地下水环境类别为Ⅲ类。据调查,场地及附近未发现污染源。沿线浅部地下水和地基土对砼无腐蚀性,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3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申江路站~金海路站中间风井 地墙施工组织设计
2.2、不良地质现象及地下障碍物
1) 明、暗浜:经勘察,工程沿线除局部填土较厚,沿线浅部填土以素填土为主,含植物根茎、垃圾等,局部为杂填土。施工前对场地内的与泥土与暗浜进行清理,确保导墙插入原状土,确保地墙施工质量。
2) 流砂
经勘察,工程沿线第③j、⑦1、⑦2、⑨层等粉土或砂土及部分粘性土(如⑤1-2、⑤3-1)的粉土或砂土夹层渗透性较强,在一定水动力条件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3) 浅层气
本次勘探施工过程中,各勘探孔孔口均未发现有明显的浅层气溢出现象,但本工程建设过程中仍应对此加以重视。
4) 软土问题
沿线场地分布的③、④1、⑤1-1、⑤1-2、⑤3-1 层等粘性土是影响工程的主要软土层,应引起重视。 2.3、 场地地震效应
本场区20m 深度范围内不存在成层的饱和砂质粉土、砂土层,故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场区地基土不液化,沿线场地为不液化场地。因此,本场区可不考虑地震震动液化的影响。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