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决学生的问题。] (师概括归纳学生的讨论。) 四、归纳概括
师:学习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闻一多“说”和“做”的描写, 1、你有什么启示? 2、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要求:自己思考,并把它写在本上,完成后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注:要培养学生从两个角度思考问题,一是从人文性上,站在作者角度,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从中感悟到深刻的含义;二是从工具性上,站在编者角度,为什么选这篇文章,从中学到写法的特点。]
生:交流发言。
(师归纳概括出结论,让学生记在笔记本上。) 五、拓展应用
师:这是一篇十分精辟的散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很多形象的描写,在文中找一找划出来,说说有什么作用?语言也精炼,文章用了很多“说”字,并用引号,说说这些“说”字的含义?想好之后,小组交流。
生:略。
师:关于闻一多的材料很多,这里老师选了一篇他的《最后一次讲演》,读给同学们。 六、生成创新
师:这篇文章我们已经学完了,不知道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注:这个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间可以当堂解决,也可以课后作为学生探究的问题。视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难易而定。]
老师有一个问题,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叙?意图何在?课后请同学们研究解决。
[注: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材,继续探索解决,使之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
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学 者:做了再说或不说 革命家:说了就做
5
教学反思:以“问题为中心”为理念设计的“六环”“三步”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关键是:
1、教师要设计出牵引学生理解课文的1-2个关键的问题。 2、教师要设计出分析理解课文的问题链,包括精心设计的追问。 3、必须给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时间和机会。
4、无论是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还是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视问题的难易,尽可能多地采用“三步”法解决,从而增加参与面。
5、问题的解决是在品读、感悟、积累的过程中进行的,不是就问题而解决问题。语文能力的培养需要品读、积累、实践。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