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CD 【解析】 【详解】
A. 物块从A到B做匀速圆周运动,动能不变,由动能定理得
mgR-Wf=0
可得克服摩擦力做功:
Wf=mgR
故A正确;
B. 物块从A到B过程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因为重力始终竖直,但其与径向的夹角始终变化,而圆弧槽对其的支持力与重力沿径向的分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故圆弧槽对其的支持力是变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从A到B过程与圆弧槽间正压力是变力,非恒定值,故B错误;
C. 物块从P到A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得
mgh?12mv 2可得物块A到B过程中的速度大小为
v?2gh
物块在B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v2N?mg?m
R解得:
N?(R?2h)mg
R(R?2h)mg,故C正确;
R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物块在B点时对槽底的压力大小为D.在C点,物体的竖直分速度为
vy?vcos??2ghcos?
重力的瞬时功率
P?mgvy?mg2ghcos?
故D正确。 故选:ACD。
答案第5页,总12页
9.BDE 【解析】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强.7月份与1月份相比较,平均气温升高了,所以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剧,故A错误;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但是压强减小,可知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减小,则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单位面积地面撞击次数减少,B正确;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但不代表每个分子动能都增大,有可能减小,C错误;表面张力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性质越不纯,表面张力越小,故D正确;温度越高,同种液体的饱和气压越高,故E正确. 10.ACE 【解析】 【详解】
A. 光的偏振现象证明了光波是横波,故A正确;
B. 机械波从空气进入水中波速变大,波长变长,而电磁波从空气进入水中,波速变小,波长变短,故B错误;
C. 可见光通过三棱镜后,传播方向改变最大的紫色的光,红光改变最小。在光的色散中,对于同一种介质,光的频率越大,介质对其的折射率就越大。而折射率越大,光的折射角就越小,偏转程度就越大。由于可见光中紫光的频率最大,所以紫色的光线的折射角最小,偏转最大,故C正确;
D. 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消除玻璃反射的偏振光。故D错误;
E. 在白炽灯的照射下从两块捏紧的玻璃板表面看到彩色条纹,是薄膜干涉。故E正确。 故选:ACE。
11.①; 1.0; 0.2 【解析】 【分析】
知道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斜率等于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的倒数;
对滑块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详解】
答案第6页,总12页
(1) 由图象可知,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就有加速度,该同学实验操作中平衡摩擦力过大,即倾角过大,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图线①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 (2) 根据F=ma得a?F,所以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斜率等于滑m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的倒数,图形b得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斜率在水平轨道上F=2时,k=1所以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m=1.0由图形b得,加速度a=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0,解得μ=0.2。 【点睛】
通过作出两个量的图象,然后由图象去寻求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运用数学知识和物理量之间关系式结合起来求解。
12.5.167 A C E
D2?4?IL ?U【解析】 【详解】
(1)[1]螺旋测微器校零时的示数
3.3×0.01mm=0.033mm
螺旋测微器测量的管线外径读数为5.200mm,则所测金属管线外径
D=5.200-0.033mm=5.167mm.
(2)[2]两节新的干电池电动势为3V,因此电压表选择3 V的量程,即为C; [3]因为电量中最大电流大约为
Im?为了测量的精确,电流表应选择A,
E3?A?0.6A R5[4]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式接法,因为待测电阻较小,所以滑动变阻器选择E.
答案第7页,总12页
(3) [5]由于待测电阻的平方小于电压表与电流表内阻的乘积,属于小电阻,所以电流表采用外接法,连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接头错误,应该在接线柱;
(4)[6]该实验需要测量空心金属管的内径,通过欧姆定律测出电阻的大小,结合电阻定律测出横截面积,从而根据外径求出内径的大小.故所需测量的物理量为金属管的长度L、金属管的外径D、加在管两端的电压U、通过管的电流强度I. 据欧姆定律得,
R??LIUL ,又R?? ,则S? ,因为 ISUD2d2S??()??()
22解得:
d?D2?13.(1) 8m/s (2) 4.8m (3) 900N 【解析】 【分析】
4?IL ?U(1)从A到D点由机械能守恒律可以求出从A点跃出的速度;
(2)由平抛的水平和竖直位移规律,求出水平距离即AB两点间的距离;
(3)由机械能守恒律求出到达最低点的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人受到绳子的拉力。 【详解】
(1)由A到D,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1mv02=mgh 2解得 v0=2gh=8m/s
(2)从A到B,人做平抛运动 y=lcos37°-lcos53°-h 而 y=
12
gt 2答案第8页,总12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