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品德课后延伸活动的设计与展开
作者:陈明强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1年第04期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后延伸活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使思品课教学取得“知行统一”的实效,设计和展开好课后延伸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因此,研究思品课后延伸活动的设计和展开,是思品课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 任务。
课后延伸活动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和引领。课后延伸活动大致可以从三方面开展:一是根据教材预设进行有效的延伸;二是充分利用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拓展品德课堂;三是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后,精心设计课后活动,创新课后延伸活动。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开展课后延伸活动呢? 一、教材预设的课外延伸
教材预设的课外延伸主要借助课外作业加以凸显。新教材中的作业是分散、穿插安排的,并与教材中的相关课文、图片相互呼应、融为一体。品德课的课外作业是实施课后延伸极为宝贵的资源。
(一)明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延伸活动
教师要弄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教材的每一部分,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讲清课后延伸活动的要求,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准备相关材料,开展活动。 如《品德与社会》(三上)第四单元中的第四课“走进大工厂”
教材中设计了采购员、技术员、工人、检验员、厂长等许多工种,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工厂里的工种及其特点。教材要求学生课后开展调查访问、参观工厂等延伸活动,以此来体验这么多工种的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弄清教材的重难点后,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明白活动要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父母或其他亲戚的工作单位进行延伸活动,并将学生的课后调查结果做成展板在班里进行展示,让学生充分了解各工种的内容、特点及其之间的联系。 (二)分析结构,让学生了解延伸活动的类型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课外作业的设计不拘一格,多姿多彩。按呈现方式划分,大致分为四种。
1.文字型课外作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