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动作分析与步态分析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23:08: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b、儿童因某种原因造成异常姿势,最终导致发育不协调,姿势改变; c、肌肉不平衡或肌肉挛缩 2、结构性因素

a、先天性异常 b、后天发育性障碍

c、创伤性或疾病原因造成的姿势改变

(四)常见的异常姿势 1、脊柱前凸

脊柱前凸是指脊柱存在较大的向前弯曲。其病理学特征为 颈椎和腰椎原有正常前凸曲度增大。脊柱前凸增大的原因有: (1)姿势畸形

(2)肌肉松弛,特别是腹肌,同时合并屈髋肌或腰背伸肌的 肌紧张

(3)腹部过重,由于肥胖或怀孕等造成 (4)作为其他畸形的补偿,例如脊柱后凸畸形 (5)髋关节屈曲挛缩 (6)脊柱椎体前滑脱

(7)先天性原因,如双侧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 (8)小关节突处椎弓根断裂 (9)流行因素:如高跟鞋 2、脊柱后凸

脊柱后凸是指脊椎存在较大的向后弯曲。病理学表现为胸椎正常的生理后凸曲度增大。

5

脊椎后凸的原因包括肺结核、椎体压缩性骨折、休门病、强直性脊柱炎、老年骨质疏松、肿瘤以及脊椎前凸交界处的代偿或先天异常。先天异常 包括部分分节不全,如骨化异常或椎体先天发育不全。 瘫痪情况下,由于重力作用以及维持正常姿势所需肌 肉活动的缺失,也会导致脊椎后凸。 脊椎后凸有四种类型: (1)圆背 (2)驼背 (3)平背 (4)老年性驼背 3、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是指脊椎向侧方弯曲, 是最常见的脊柱畸形。颈椎的脊柱侧 弯被称为斜颈。斜颈原因可能是由于 神经肌肉问题、先天性问题(胸锁乳 突肌异常)以及伴随颞下颌关节问题 导致的咬合不全或颈椎导致的听力问 题。结构性脊柱侧弯,见于原发性的 骨骼畸形,包括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 以及长时间的四肢瘫痪导致的广泛肌 萎缩。这种类型的脊柱侧弯可能是楔 形椎体以及半椎体或是椎体分节不全 造成的,也可能是特发性的、神经肌 肉性的(源于上运动神经元或下运动

神经元损伤)或肌节性的(由于肌肉本身病变)。另外,可能由持续性的关节挛缩导致关节弯曲或者由于神经纤维瘤、间叶结缔组织异常或创伤引起。

6

步态分析

一、步态分析基本概念 1、基区宽度

基区宽度是指两足间距离,通常为5-10cm。如果这一宽度增加, 检查者可以怀疑患者存在某些能导致平衡失调的病理改变(如小脑或 内耳疾病)或糖尿病和外周神经病变所造成的感觉丧失,也可能是肌 肉骨骼的问题(如髋外展肌紧张)。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基区宽度通 常减小到零。若基区宽度变为交叉步,也会导致步态改变和其他问题。 2、步长

步长或步态长,是双足连续与地面接触点之间的距离。通常为35-41cm,对于每个人应该是相对恒定的(步长通常与步速相关),且双腿应该是等同的。步长随年龄和性别不同而不同,儿童比成人步长小,女性比男性步长小。如果两腿之间的步长是相等或相似的,走路的节奏就会平稳。如果一侧肢体疼痛,患者就会尽快地把负重从这一肢体转移开,从而改变了走路的节奏。 3、跨步长

跨步长是指在前进平面上,相同足连续两次着地点间的直线距离。跨步长通常有70-82cm,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步态周期。跨步长和步长一样,随着年龄增加、疼痛、疾病和疲劳而减少。年龄改变经常导致行走速度减慢。 4、骨盆侧方位移

骨盆侧方位移是指在行走过程中,骨盆的侧向移动。这一过程对于将身体的重心中心化于支撑腿来保持平衡非常重要。正常情况下,骨盆侧方位移有2.5cm-5cm。如果双足分开得较大,侧方位移会相应增加。骨盆侧方位移会造成承重肢体内收,是髋部内收肌易于活动。如果肌肉无力就会导致特伦德伦伯格式步态(臀中肌步态)。 5、骨盆垂直位移

骨盆的垂直位移使重心在正常步态中保持至少5cm的上下移动。通过骨盆垂直位移,会使重心在中间支撑时相达到最高点,在初始接触相位于最低点。如果因保护性痉挛或肿胀导致膝关节融合或不能弯曲,上述高度在摆动相就可能增加。在正常步态中,头的高度不会超过双足支撑时头的高度。在摆动时相,摆动一侧的髋部会降低,患者一定会屈曲膝关节,背屈足部来抬起足趾部。这一动作缩短了中间支撑时相的长度并且减少了重心升高的程度。 6、骨盆旋转

骨盆旋转对于减少股骨与地面的成角是必需的,这样做相当于延长了股骨。旋转降低了身体重心沿前进路线位移的幅度。骨盆旋转总共有8°,在摆动腿有4°向前,在支撑腿有4°向后。为维持平衡,胸廓想反方向旋转。 7、重心

通常在支撑姿势,重心位于第二骶椎前5cm。由于男性在肩部有较大的身体比重,男性

7

基区宽度

重心会比女性稍高。在走路时,重心的水平 与垂直位移形成8字形状,在骨盆中占据 5㎝2空间。如果从侧方看,行走过程中重 心的垂直位移可以看成是一条平滑的正弦曲 线。患者的头部会在负重或非负重阶段降低, 而在单腿支撑阶段升高。 8、正常步调

正常步调是在每分钟90-120步。通常, 女性的步调每分钟比男性多6-9步。对于有 病理改变或畸形(如弓形足)的患者,这种 承重模式可能会改变。 二、正常步态 (一)步态周期

步态周期是指同一只足连续两次的初始接触之间的时间间隔或移动序列。以足后跟触地做为初始接触为例,右腿步态周期是指从一次右足后跟接触地面到下一次右足后跟接触地面的间隔。每只足的步态周期包括两个时相:支撑时相,占步态周期的60-65%;摆动时相,占步态周期的35-40%。并且在步态周期中有两个双腿支撑期和一个单腿支撑起。随着步态周期的速度增加,周期长度和步幅长度相应减少。

图1 步态的节奏

A 正常足 B弓形足

图2. 步态周期

(二)支撑时相

步态的支撑时相发生在足支撑于地面并承重时。允许较低的一侧腿支撑身体的重量,起减震作用,同时使身体跨过支撑肢体向前移动。通过这一时相占步态周期60%的时间,并且包括5个子时相。

1、 初始接触(Initial Contact,IC)

8

搜索更多关于: 动作分析与步态分析 - 图文 的文档
动作分析与步态分析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ensl6jjox4zk8m0i2a9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