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都有问题——双方的内在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都有不舒服的感觉、都有困扰。 做练习 判断问题:
1、孩子在房间的墙上涂鸦;
2、孩子看电视忘记写作业;
3、孩子一边写作业一边玩,很晚才睡;
4、孩子在房间放音乐声音太响,父母说话听不见;
5、孩子在学校比赛中没有得奖;
6、孩子想参加同学聚会,又想按时完成作业。
尝试写出问题:
孩子的问题;
父母的问题;
孩子问题导致父母问题;
父母问题导致孩子问题。
提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需求,就是对责任感的需
求。当孩子有问题的时候,父母有协助的责任——协助孩子承担自行解决问题的责任;而不是把孩子的问题揽过来,代替孩子解决问题,把解决孩子的问题当成父母的责任。
▲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以为这就是对孩子的爱,其实这是父母在满足自己的需求。本的基本理念中有一条:“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以父母付出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孩子的感受来衡量。”
在这里,郭教授介绍了萨提亚(美国家庭治疗专家,她建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爱的五种语言”,指出爱不是“给己所要”,而是“投其所好”,给予爱,同时要努力发现对方感受被爱的方式。
爱的五种语言——
身体的接触(握手、拥抱、依偎、抚摸等)
肯定的言语(正向的肯定,哪怕你有完全不同的意见)
精心的共处(那一刻感觉世界只有对方)
珍贵的礼物(“珍贵”不等于“昂贵”)
服务的行动(为对方提供TA喜欢的实质性的服务)
▲当父母有问题时,应先看清问题的真相,再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不能简单把问题转嫁给孩子,把孩子推进“问题区”。而父母和孩子都在“问题区”的时候,父母必须先解决自己的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