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阅读下面的材料:
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当A、B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设点A在原点,如图①|AB|=|OB|=|b|=|a﹣b| 当A、B两点都不在原点时,
( 1 )如图②,点A,B都在原点的右边,|AB|=|OB|﹣|OA|=|b|﹣|a|=b﹣a=|a﹣b| ( 2 )如图③,点A、B都在原点的左边,|AB|=|OB|﹣|OA|=|b|﹣|a|=﹣b﹣(﹣a)=|a﹣b|
( 3 )如图④,点A、B在原点的两边,|AB|=|OA|+|OB|=|a|+|b|=a+(﹣b)=|a﹣b| 综上所述,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 请用上面的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
(1)数轴上表示﹣2和﹣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
(2)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如果|AB|=2,那么x为________.
(3)当|x+1|+|x﹣2|=5时的整数x的值________.
(4)当|x+1|+|x﹣2|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1)2;4 (2)x+1 ;1或-3
(3)-2或3 (4)-1≤ x≤2
【解析】【解答】(1)数轴上表示﹣2和﹣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4)|=2; 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3)|=4 故答案为:2,4
(2)数轴上x与-1的两点间的距离为|x-(-1)|=|x+1|,如果|AB|=2,则x+1=±2,解得x=1或-3;
故答案为:|x+1|,1或-3
(3)解方程|x+1|+|x﹣2|=5,且x为整数. 当x+1>0,x-2>0,则(x+1)+(x-2)=5,解得x=3
当x+1<0,x-2<0,则-(x+1)-(x-2)=5,解得x=-2 当x+1与x-2异号,则等式不成立. 故答案为:3或-2.
( 4 )根据题意得x+1≥0且x-2≤0,则-1≤x≤2;
【分析】(1)直接根据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代入数值运用绝对值的意义即可求解;
(2)直接根据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3)由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可知,|x+1|+|x?2|表示点x到?1与2两点距离之和,由于,2与-1之间的距离是3小于5,故表示数x的点,不可能在-1与2之间,然后分数轴上表示x的点在数轴上表示数字1的点的右边及数轴上表示x的点在数轴上表示数字-2的点的左边两种情况考虑即可解决问题;
(4)由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可知,|x+1|+|x?2|表示点x到?1与2两点距离之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出x的取值范围.
2.如图所示,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可以看到终点表示的数是﹣2,已知点A、B是数轴上的点,请参照图并思考,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点A表示数﹣3,将点A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
(2)如果点A表示数3,将A点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
(3)如果点A表示数﹣4,将A点向右移动16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
(4)一般地,如果A点表示的数为m , 将A点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p个单位长度,那么请你猜想终点B表示什么数?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 【答案】 (1)4;7 (2)1;2 (3)﹣13;9
(4)解:一般地,如果A点表示的数为m,将A点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p个单位长度,那么请你猜想终点B表示m+n﹣p,A、B两点间的距离为|n﹣p|. 【解析】【解答】解:(1)如果点A表示数﹣3,将点A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4,A、B两点间的距离是7;(2)如果点A表示数3,将A点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1,A、B两点间的距离为2;(3)如果点A表示数﹣4,将A点向右移动16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13,A、B两点间的距离是9;
【分析】(1)根据数轴上的点向右平移加,可得B点表示的数,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是大数减小数,可得答案;(2)根据数轴上的点向右平移加,向左平移减,可得B点
表示的数,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是大数减小数,可得答案;(3)根据数轴上的点向右平移加,向左平移减,可得B点表示的数,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是大数减小数,可得答案;(4)根据数轴上的点向右平移加,向左平移减,可得B点表示的数,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是大数减小数,可得答案;
3.如图,将一条数轴在原点O和点B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图中点A表示﹣10,点B表示10,点C表示18,我们称点A和点C在数轴上相距28个长度单位,动点P从点A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从点O运动到点B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点P从点A出发的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1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负方向运动,当点P到达B点时,点P、Q均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问:
(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动点P在运动过程中距O点的距离; (2)P、Q两点相遇时,求出相遇时间及相遇点M所对应的数是多少?
(3)是否存在P、O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与Q、B两点在数轴上相距的长度相等时?若存在,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解:设动点P在运动过程中距O点的距离为S , 当P从A运动到O时,所需时间为:
(秒),
当0≤t≤5时,S=10﹣2t , 当P从O运动到B时,所需时间为: ∴P从A运动到B时,所需时间为:15秒 当5<t≤15时,S=t﹣5,
即动点P在运动过程中距O点的距离S=
;
(秒)
(2)解:设经过a秒,P、Q两点相遇,则点P运动的距离为10+(a-5),点Q运动的距离为a, 10+(a-5)+a=28 解得,a= ,
则点M所对应的数是:18﹣ = , 即点M所对应的数是 ;
(3)解:存在,t=2或t= , 理由:当0≤t≤5时, 10﹣2t=(18﹣10﹣t)×1, 解得,t=2 当5<t≤8时,
(t﹣10÷2)×1=(18﹣10﹣t)×1, 解得,t= , 当8<t≤15时,
(t﹣10÷2)×1=[t﹣(18﹣10)÷1]×1 该方程无解,
故存在,t=2或t= .
【解析】【分析】(1)分点P在AO上和点P在OB上两种情况,先求出点P在每段时t的取值范围,再根据题意分别列出代数式可得答案;(2)根据相遇时P,Q运动的时间相等,P,Q运动的距离和等于28可得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3)分0≤t≤5,5<t≤8,8<t≤15三种情况,根据PO=BQ,可得方程,分别解出方程,可得答案.
4.观察下列等式: 第1个等式: = 第2个等 式: = 第3个等式: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以上规律列出第5个等式: =________=________;
(2)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第n个等式: =________=________(n为正整数); (3)求
的值.
= ×(1- ); = ×( - );
= ×( - );第4个等式: =
= ×( - ); …
【答案】 (1);
(2);
(3)解:a1+a2+a3+a4+…+a2018= ×(1- )+ ×( - )+ ×( - )+ ×( - ) +…+
=
.
,
【解析】【解答】解:(1)第5个等式:a5= 故答案为 ( 2 )an= 故答案为
.
, .
【分析】(1)根据前四个式子的规律,就可列出第5个等式,计算可求解。 (2)根据以上规律,就可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出第n个代数式。
(3)根据以上的规律,可得出 a1+a2+a3+a4+…+a2018= ×(1- )+ ×( - )+ ×( - )+ ×( - ) +…+
,计算即可求出结果。
”,观察下列各式: , .
(1)计算: (2)若
,则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填入“
”或“
”).
,求
,
5.对于有理数,定义一种新运算“
(3)若有理数 ,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且
的值.
【答案】 (1)19;(2)
,
,则 ,
,
, ,
,
,
(3)解:由数轴可得,
∵ ∴ ∴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