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减法问题)
红色:14个 黄色:6个 蓝色:7个
14-6=8(个) 14-7=7(个)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美丽的田园
教学内容:课本第12-13 教学目标:
1、初步发展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 2、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3、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4、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后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教学难点:
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教学准备:投影仪、动物图片。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出示13页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图中景色:在碧绿的田野上有一条清清的小河,小河里有许多鹅在嬉戏,河难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树林,有一片青青草地,草地上有许多小羊在吃草,几只鹅儿在在草地上休息休息,在一棵大树上停着许多小鸟,天空中飞来了一些小鸟,春天的田野真美丽! 2、看一看,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填一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同桌合作,把发现的数学信息填在书中的方框内。 2、指名汇报,看看有没有漏掉。 3、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1)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4、解答问题
(1)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11—5=7(只) (2)淘气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8+6=
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中的数字找到相应的动物,再根据加法算式想一想求的是什么。 (3)交流:在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实践应用(14页练一练)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题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同桌讨论)
(3)完成书上的填空题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
(1)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看一看
第一课时 看一看(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14-15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 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是小红生日,妈妈带她到公园照相,她可高兴了,可是她看到照片后却不高兴了。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照片。(课件出示小红的照片) 这些照片为什么没有照到小红的脸呢? 你能帮她解答吗? 说得真不错!因为人或物体都有各个不同的面,要拍到或者观察某一面,就要找好位置才行。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二、观察事物,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存钱罐),请大家按自己现在的位置来观察,说说你在什么位置看,看到了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请和你的前后左右同学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存钱罐的哪一面?这是它的什么面?你在它的什么位置观察? 谁跟他一样的?请站起来。为什么观察到的面是一样的呢? 补评: 同一方向观察。
2.换位观察。
下面,请同桌之间各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观察存钱罐,看看你们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同桌间说一说。 学生汇报。
对!我们要仔细观察事物,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体的面也不一样。下面我们试一试,四个人一组来观察桌子上的小玩具。
请你们四个人先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然后再换不同方向观察,最后再找一名代表来说一说你们的观察结果。 三、深入了解,加深印象。
刚才我们观察了玩具,下面看看书本中的淘气和笑笑在观察什么? 出示“练一练”第1题图。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为什么? 小组内说一说,然后集体订正。 四、多种练习,巩固知识。
1.比比谁的反应快。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洋娃娃的不同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是哪一面,然后快速说出来。
2.课件出示校园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五.课堂小结
回忆下,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些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从前面看 从后面看 从侧面看 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看一看(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 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教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猜一猜
1.(出示图片)这是淘气从上面看到的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一个正方形,猜一猜,这个物体可能是什么?
魔方、粉笔盒。。。。。。
2.(出示图片)这是笑笑从侧面看到的一个物体形状,是一个长方形,猜一猜,这个物体可能是什么?
书柜、衣柜。。。。。。
3.(出示图片)现在,淘气和笑笑一起走到他的正面去观察,它是什么呢? 长方体的箱子(其中上下两个面是正方形) 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
1.观察汽车模型,并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看到的是什么部位,是什么样的。
2.课件出示课本第20页主题图:有三位小朋友也在观察汽车,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他们分别看到了汽车的什么部位?分别是第几幅呢?
(1)让学生独立观察后再小组中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A. 小华看到了警车的车门。 B.小亮看到了警车的车牌。 C.小明看到了警车的警灯。
(3)为什么小明看到了警灯呢?(是从上面观察的)
3.小结:观察物体除了从侧面、后面观察外,还可以从上面观察。 4.通过刚才的教学,谁能说说我们怎样去观察一个物体呢 学生汇报。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猜一猜。课件演示物体,学生说说是什么物体,是从什么位置观察的。 2.观察小组同学带来的玩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面,然后变换位置再观察。
3.小组活动:观察桌面上的茶壶,在不同位置观察的同学分别用动作表示出看到的茶壶的形状。
四、拓展延伸
放一热水瓶于教室正中,学生围坐在四周,将自己所看到的形状画出来。 补评: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看一看(二)
从侧面看 从后面看 从上面看
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课后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