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所需要的钱。 方法二: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钱加在一起就是购买门票的总价。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2、引导学生总结:如果题目中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指名讲一讲,自学检测题你是怎样想、怎样列、怎样算的? 四、达标训练(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火眼金睛辨一辨:下列两组题目的运算顺序相同吗? (1)2×9÷3 (2)36-6×5 2 +9 -3 36÷6×5 2、三门峡到郑州的公路长320千米。一辆汽车走高速路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走普通路的速度是40千米/小时。走高速路比走普通路节省多少时间? 3、王奶奶家养了56只鸭,养的鸡的只数是鸭的一半,王奶奶养鸡和鸭一共多少只? 4、星期天,8名学生去参观海洋世界,共付门票费40元,每人乘车用去3元,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按运算顺序计算。 - 6 -
203-135÷9 28+120×8 97-12×6+43 26×4-125÷5 2、实验小学学生到荒山上植树,2009年共植树396棵,2010年植树3次,每次植树140棵,哪一年植树多?多多少棵? 3、爸爸带明明去滑雪,乘缆车上山用了3分钟,缆车每分钟行150米;滑雪下山用了18分钟,每分钟行70米。他们滑雪行了多少米?滑雪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 4、书架上有两层书,共144本。如果从上层取出6本放到下层,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书架上下层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二)堂清反馈: 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 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板书设计 (1)24+24+24÷2 (2)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 =60(元)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教材P10页例4,P7页做一做1、2题。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 7 -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能够正确规范地进行计算。 多媒体课件。 师生互动 一、目标导学 (一)引入新课 1、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揭示课题: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10页例4,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设计意图 教学标注) 过程 1、根据例1题中信息列出算式。 2、想一想:你还可以怎样列式? 3、观察两个算式的不同点,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 4、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先算什么;②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③最后算什么。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10页例4,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李老师用450元买了排球,又用350元买了篮球,已知排球和篮球的单价是一样的,每个50元,排球比篮球多买了几个? - 8 -
1、你能用两种方法列式计算吗?试一试。 2、说一说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别的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遗留的问题。(如有问题教师及时纠正) 板书: 270÷30-180÷30 =9-6 =3(名) (270-180)÷30 =90÷30 =3(名)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3、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如下结论。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达标训练(1题必做,2题选做,3题思考题) 1、计算。 24×12+600÷20 (128+56)×45 (460-320)÷15 580÷29+72×18 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抓住关键部分引导学生巩固。 2、四个同学跳绳,数量如下图。 - 9 -
姓 名 数量(个) 平均每人跳几个? 小丽 128 小亮 130 小明 126 小贝 132 3、火车从南京开往上海,原来每小时行驶120千米,要3小时才能到达。铁路提速以后,火车的时速达到140千米。现在从南京坐火车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 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2、小明参加800米跑步比赛,每分钟跑310米,跑了2分钟,距终点还有多少米? - 1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