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版本 说课主题 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说明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围绕“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把教科书变成探究性问题||,通过情景体验、自主学习、问题导引、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反思”||。 教材分析 要注意以下几点:⑴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⑵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⑶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⑷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⑸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⑹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教学目标分析 ㈠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条件、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科学家为科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的故事||,在班级进行交流学习||。 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人民版 所属模块 必修二 专题 专题五第四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1页/共4页
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学习辩证地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结合“专题小结”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做一梳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㈢教学重难点 重点:⒈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⒉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乐于表现||,课堂参与度高||,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历史知识储备不足、抽象思维和认知水平尚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通过有意义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历史判断能力||,避免成为初中的简单重复||。 教法学法 一、教法指导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创设情境和史料分析法||,并辅之以问题探究||,结合多媒体演示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真正实现学生中心论||。 二、学法指导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会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本节课我将指导学生采用如下几种方法进行学习: (1)自主学习(2)协作学习(3)讨论合作(4)研读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教师导入语:结合前三课的内容||,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对新学知识有提前的预判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兴趣 第2页/共4页
多媒体展示史料||,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并提供史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材料呈现||,问题引领 从教材出发||,结合导学单||,让学生自己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本课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运用多媒体展示材料||,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⒈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 ⒉国际关系:瓜分世界的狂潮⒊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结合前面章节的内容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 学生阅读史料并思考||,总结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资源准备: 幻灯片:三段材料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能力||。 幻灯片:图片、文字等方面的历史材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学生自己挖掘 析、归纳知识问题的能力||,养成论教材中的知识点 从史出的习惯||。 小组讨论||,集思广益 第3页/共4页
史学争鸣||,多元思考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107的“专题小结”||,本专题讲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一起来回顾这一过程||。 学生思维活跃 知识连贯||,产生联系||,历史思维得到锻炼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感悟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以史为鉴||,顺应潮流 本课讲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考虑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学生初中已经学习过||,并且相关史实比较繁杂||,一一罗列会使课堂显得枯燥无味||,所以设计时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活方式入手||,先用《全球通史》中的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然后用“同学们||,假如今天突然停电||,你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设问||,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美国人纪念爱迪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伟大贡献;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汽车和飞机的共同点||,串联起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兴产业||。 讲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很多老师喜欢跟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对比||。考虑到如果要进行对比||,一则难度较高||,并且需要耗费较多时间||,二则不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没有设计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但是在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时||,通过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便于构建知识网络||。 最后让学生联系中国近代史||,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联系看问题的能力||。
第4页/共4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