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优化题解
青岛版
一、我会填
1、蚂蚁靠气味、触角传递信息的。
2、蜜蜂发现新的蜜源后就会飞回蜂巢兴废地跳舞。
3、蜜蜂跳“8”字舞表示蜜源距蜂巢较远;跳圆圈舞表示蜜源距蜂巢较近。 4、聋哑人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视觉接受外界信息。 5、盲人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听觉接受外界信息。
6、蚂蚁是用分泌物的气味来进行交流的,一个蚂蚁如果发现了食物,就会在回家的路上留下一路的气味,一只蚂蚁被碾碎,就会散发出强烈的气味,有的种类的蚂蚁还会散发一种迷惑敌人的气味。
7、蚂蚁和其它昆虫一样,是靠触角辨别气味的,触角的第一节膨粗,有膝状弯曲,非常灵活。
二、明辨是非
1、动物与外界交换信息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 ( √ ) 2、蜜蜂发现新的蜜源会返回蜂巢兴奋地跳舞。 ( √ ) 3、蚂蚁是用分泌物的气味来进行交流的。 ( √ ) 三、简答:
1、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答:蚂蚁是用分泌物的气味传递信息的。由于它们平时都生活在一个蚁巢中,所以这种交流方式比其它膜翅目的昆虫发育得要好,一个蚂蚁如果发现了食物,它就会在回家的路上留下一路的气味,其它的蚂蚁就会沿着这条路线去找食物,并不断第加强气味。如果这里的食物被采集完了,没有没有再来,气味就会逐渐消散。如果一只没有被碾碎,就会散发出强烈的气味,立即引起其它蚂蚁警惕,都处于供给状态。有的种类的蚂蚁还会散发出一种迷惑敌人的气味。蚂蚁和其他昆虫一样,是靠触角辨别气味的,触角的第一节膨粗,有膝状弯曲,非常灵活。由于触角是一对,因此技能辨别气味的强度,也能辨别气味来源的方向和距离。 2、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答:昆虫的舞蹈语言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这种作用在蜜蜂中表现尤其突出。在蜜蜂的社会生活中,工蜂担负着筑巢、采集花粉、酿蜜、育儿的繁重任务。大批工蜂出巢采蜜前先排除“侦查蜂”去寻找蜜源。“侦查蜂”找到距蜂巢100米以内的蜜源时就回巢报信,除了留有追踪信息外,还在蜂巢上交替性地向左或向右转折小圆圈,以“圆圈舞”的方式爬行。如果蜜源在距蜂巢100米以外,“侦查蜂”便改变舞姿,呈“8”字,所以也叫“8字舞”或“摆尾舞”。如果将全部爬行路线相连,直线爬行的路线越长,表示距离蜜源越远。直线爬行持续1秒钟,表示距离蜜源约500米;持续2秒钟,则约1000米。 3、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来诱捕害虫,例如夏天夜晚的驱蚊灯。 4、列举其他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答:(1)捕蝇草靠容貌感触获取信息;(2)雄孔雀用美丽的外表传递信息(吸引异性,吓走侵略者);(3)大猩猩用表情向其他生命体传递信息;(4)鸡下蛋后用声音传递信息。 四、探究与发现
研究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项目 现象 结论 在蚂蚁队中放一条海绵 用樟脑球在蚂蚁队中画一道线 后面的蚂蚁仍然能找到队伍 后面的蚂蚁不能找到队伍 蚂蚁是靠分泌物的气味来进行交流的 蚂蚁如何传递信息?
有一天,我刚刚完成作业,闲着无事,便到走廊走走。忽然看到了墙上有个小黑点,走进一看,哦,原来是两只蚂蚁!处于好奇心,我挑逗起蚂蚁来:我拿来一小块面包,放在蚂蚁面前。本来以为蚂蚁会立刻扑过来,扑到面包上狼吞虎咽。但是,蚂蚁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凑到一起,两只触角对着两只触角,好像在一同商量着什么。突然,其中一只蚂蚁闪电般地跑进了一个极小的,不太容易察觉的洞口。不一会儿,蚂蚁出来了,身后还跟着一大群蚂蚁,接着,蚂蚁又凑到一块儿,触角对着触角。忽然,蚂蚁又转过身,一起钻到了面包的底下,接着,只见面包在蚂蚁的抬动下缓缓移动,移向了那个洞口…………
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不禁对蚂蚁的举动打了一个问号:蚂蚁的触角对着触角是啥意思呢?我皱着眉头,冥思苦想起来:蚂蚁触角对着触角,那样子好像是在商量大事……咦,商量大事!书上说蚂蚁没有发音器官,莫非……我把蚂蚁的举动和书上所说的联系起来,立刻恍然大悟:触角对着触角的确是在传递信息!
原来,世界上的点点滴滴都存在着奥妙,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其中的奥妙就一定会被挖掘出来。
附送:
2019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教案1 青岛版
教材简析:本课通过引导学生研究蜜蜂、蚂蚁是如何将信息传递给其它同伴的,了解其它生物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除了人类之外的各种生物群体的生存、生活及传递信息的方式,初步知道外界的不同信息对动植物群体可以产生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生物行为和习性的研究兴趣,使学生能够坚持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生物也能进行传递信息。
2.通过对大自然中生物进行传递信息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活动、调查,了解蚂蚁和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认识其他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蚂蚁和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得出什么启示。
教具学具的准备:放大镜、糖、碗、海棉、樟脑球。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视频资料。 (观察蚂蚁,利用材料进行研究放在课前进行。让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把记录结果拿到课堂中进行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课前搜集资料了吗?通过**的回答,我获得了信息。人类通过语言、文字来沟通,传递信息。
2.那么在我们的自然界中,其他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板书课题:17 生物是怎样传
递信息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二、实施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2.从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出示视频,动物之间交流联络时的录像) 3.观察蚂蚁传递信息的方式
(1)课下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蚂蚁的活动。汇报交流。
a.蚂蚁是怎样寻找食物的?小组制定研究的方案。小组交流研究的方法,相互借鉴。 b.蚂蚁发现了食物,是怎样与同伴联系的?你能试着解释吗? 项目 现象 结论
在蚂蚁队中放一条海棉
用樟脑球在蚂蚁队中画一道线
(2)学生进行汇报资料,教师给予评价。 蚂蚁是用分泌物的气味来进行交流的,由于它们平时都生活在一个蚁巢中,所以这种交流方式比其他膜翅目的昆虫发育的要好。蚂蚁和其他昆虫一样,是依靠触角辨别气味的,触角的第一节膨粗,有膝状弯曲,非常灵活。由于触角是一对,因此即能辨别气味的强度,也能辨别气味来源的方向距离,成虫通过其气味互相了解对方的健康和营养状况,对方发现的食物等信息。
(3)学生观看视频,再次感受收获了什么信息?(分段播放)
(4)教师小结: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那么蜜蜂传递信息的方式又是怎样的呢? 4.探究蜜蜂传递信息的方式。 (1)学生小组讨论资料 (2)代表汇报资料。(与前一部分侧重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 (3)教师小结:蜜蜂是用舞蹈来传递信息的。 三.拓展延伸
其他生物传递信息的方式。
1.学生结合课本图片资料分组讨论、猜想。 2.全班交流,教师评价、补充。(相机出示相应课件。)
(1)学生介绍动物传递信息的资料:孔雀、狗、大猩猩、母鸡……
(2)植物同样可以接收声信息,例如当含羞草在强烈的声音刺激下,就会有小叶合拢、叶柄下垂等反应。
3.教师总结,介绍。
捕蝇草靠绒毛感觉碰触获取信息;孔雀展示艳丽的外表发出信息;某些高等动物,如猩猩可以通过发怒、喜悦的表情传递信息;母鸡下蛋之后会用“咯咯咯咯”声进行简单的信息传递等等。
四.拓展实践:
1.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2.布置探究作业:生物间会发出次声波、超声波等声音,会给我们什么启示? 3.谈本课收获,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17 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蚂蚁 气味传递信息 蜜蜂 舞蹈传递信息
鸡 用声音进行信息传递 大猩猩 用表情来传达信息
孔雀 用美丽的外表和行为进行信息传递 ……
教后反思:
善于用不同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教师准备的材料充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不断提醒自己,侧重学生搜集资料,探究的过程;所用的视频资料与教学紧密联系,在课堂上,可分段播放,促进学生更有效的理解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