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药学综合一》考试大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26: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广东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药学综合一》考试大纲

考查目标

药学综合考试范围为药学中的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二、题量、题分及考试时间

满分为300分(其中有机化学部分为100分,分析化学部分为100分,药理学部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课程

药学综合一:考试包括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三门

有机化学部分

考试内容: 一、

有机化合物命名

1、系统命名法

饱和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分类: 碳原子(伯、仲、叔、季),氢原子(伯、仲、叔) 烃基的名称:常用烃基的名称及缩写,如:甲基(Me-)、乙基(Et-)、正丁基(n-Bu-)、苯基 (Ph-)、芳基(Ar-)等。

系统命名法原则及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选择含特征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主链,从

靠近官能团的一端开始编号,取代基排序按“次序规则”。

2、顺、反异构体命名

顺、反命名法:两个相同基团在双键同侧的为顺式,异侧的为反式。

Z、E命名法:按?次序规则?,优先基团在双键同侧的为Z型,异侧的为E型。 3、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命名

R、S命名法:手性碳原子(C*)构型的确定,先将连在手性碳原子上的四个原子或基

1

团按“次序规则”排序,将次序最低的基团远离观察者,其余三个基团的次序由大到 小为顺时针排列时,记为?R构型?,否则记为?S构型?。 4、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当化合物中含有多个官能团时,应选取其中的一个作为母体官能团,其余的官能团作为取代基(个别有例外)。一些母体官能团按以下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选择:—COOH,—SO3H,—COOR,—COCl,—CONH2,—CN,—CHO,-C=O,—OH,—SH,—NH2,—C≡C—,—C=C—,—OR,—R,—X,—NO2

例如:CH3COCH2CH2CH2CH2OH 6-羟基-2-己酮

BrSO3H2-羟基-4-溴-1-苯磺酸

CH2=CHCH2CH2C≡CH 1-己烯-5-炔 5、一些常用见化合物的习惯名称(俗名)或名称缩写

如:氯仿、季戊四醇、肉桂醛、苦味酸;THF、NBS、TNT、DMSO、DMF等。 二、

有机化合物结构

OH1、同分异构 异构体类型:构造异构(碳链、官能团位置、官能团);立体异构(构象、

顺反、对映)。

异构体书写:常见或结构较为简单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如写分子式为C5H10、C5H12的同分异构体等。

互变异构现象:酮式—烯醇式结构的互变异构、糖类链状与环状结构互变异构等。

2、构象分析 画出饱和环状物(环己烷类、单糖类等)、乙烷及丁烷等物质的典型构象。 3、结构理论 杂化轨道理论: 碳原子的三种杂化轨道类型及空间形状:sp,sp2,sp3。 分子轨道理论: 掌握1,3-丁二烯、烯丙基、苯等物质的分子轨道。 共振论:共振式的书写及共振论的应用。

空间效应:掌握空间位阻、张力理论及其对化合物性质的解释。

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及其应用:掌握共轭体系中1,2及1,4加成产物的理

论解释,诱导效应对物质酸碱性的影响(诱导效应的加和性与传递性)。

芳香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及应用:掌握两类定位基及定位效应 O-、P-定位基:O- 、 -NH2、 -OH﹥-OR﹥-R﹥-X

m-定位基: +NH3 、-NO2 、-CF3>-COOH 、-COR >-CN、-SO3H。

2

构型与构型转化:卤代烃

SN2机理构型完全翻转;SN1构型部分翻转(±);环

加成构型保持;电环化产物构型要根据反应条件来确定;环氧开环为反式;炔烃Pd—C催化加氢产物为顺式烯烃,而Na(NH3)还原加氢产物为反式。

三、有机化合物性质

1、物理性质 一般的物理性质如mp、bp、d、n、溶解度等,主要取决于化合物的组成、

分子量及分子极性等(分子间作用力)。

主要波谱数据:掌握常见物质的IR与NMR(氢谱)数据。 2、化学性质 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亲电取代 — 芳环上的卤化、硝化、磺化、F-C反应等(注意定位规则)。 反应速度: Ph-R﹥Ph-H﹥Ph-X﹥Ph-NO2 m-定位基会阻碍F-C反应。

亲核取代 — 卤代烃SN1反应及活性: R3CX、H2C=CH-CH2X﹥R2CHX﹥

RCH2X﹥CH3X。

(桥碳叔卤烃例外,不易发生SN1反应)。

SN2反应及活性:H2C=CH-CH2X、CH3X﹥RCH2X﹥R2CHX

﹥R3CX。

芳卤烃的亲核取代反应中,芳环上吸电子基越多越有利。 醇类的SN1、 SN2反应及活性与卤代烃类似。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反应及水解、醇解、氨解反应活性: RCOX>RCOOCOR>RCOOR>RCONH2

自由基取代—特定条件下(如高温、光照及化学引发剂的存在)烷烃卤化、

烯烃中??H的卤化等。

加成反应:亲电加成 — 烯、炔(碳碳不饱和键)加成(加HX、H2O、HOX、X2硼

氢化反应等)、加成产物一般符合马氏规则。

亲核加成 — 醛、酮(碳氧不饱和键)加成(加HCN、NaHSO3、RMgX、

PhNHNH2、Ph3P=CHR等),反应受位阻效应影响,反应活性为:HCHO>R-CHO>CH3COR>环酮>RCOR

环加成 —— 共轭二烯与亲二烯体反应(D-A反应)。 其他加成 — 加氢反应、环丙烷类开环反应等。

聚合反应:加聚 —— 烯、炔的聚合(低分子聚合、多分子聚合成高分子)。 缩聚 —— 如苯的聚合、羟基酸的聚合。 消去反应:E1、E2反应

3

卤代烃消去HX(强碱、高温下),一般生成连有最多烷基的烯烃(查依

采夫规则);醇消去水(强酸、高温下)成烯,产物一般符合查氏规则。

氧化还原:烯、炔的氧化(KMnO4、K2Cr2O7、O3等),醇氧化与脱氢生成醛、酮或

羧酸;醛氧化成羧酸;胺及酚氧化成醌。

醛、酮还原成醇或烃,羧酸与羧酸衍生物还原成醇,硝基化合物还原成

胺或偶氮化合物等。

歧化(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如HCHO、PhCHO等无α-H的醛,在浓

碱条件下,其一分子氧化成酸,另一分子还原成醇(Cannizzaro反应)。

酸碱性反应:pKa值,有机物的结构对酸碱性的影响(诱导效应等),有机物的酸碱

性比较:

酸:R-SO3H>Ar-COOH>R-COOH>H2CO3>Ar-OH>R-OH>R-C≡CH

碱:R4N-OH>R2NH>RNH2、R3N>NH3>ArNH2>RCONH2>RCO-NH-COR

缩合反应:醛酮羟醛缩合(弱碱条件下);酯缩合(Claisen缩合,强碱条件下),利

用乙酰乙酸乙酯经酮式水解合成甲基酮,利用丙二酸酯经水解合成羧酸。

重排反应: SN1与E1反应中的重排、酰胺重排(Hofmann重排)、烯丙醚重排(Claisen

重排)、酚酯重排(Fries重排)。

重氮化反应:利用重氮化反应可使芳环氨基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置换。

其他反应:碳烯插入反应、电环化反应、某些复杂反应(如热解反应等)、偶联反应

等。

四、 有机反应机理

1、 离子型反应机理

亲电取代机理:芳环亲电取代机理。

亲核取代机理:SN1、SN2机理,芳卤被取代机理(苯炔机理)。 亲电加成机理:烯、炔(碳碳不饱和键)加HX、X2等试剂的机理。 亲核加成机理:醛、酮(碳氧不饱和键)与亲核试剂加成的机理。

亲核加成-消除机理:多数醇与有机酸的酯化机理,羧酸衍生物水解、醇解和氨解的机理。

缩合反应机理:醛酮羟醛缩合机理;酯缩合机理。 2、 自由基型反应机理

自由基取代机理:烷烃卤化机理。

自由基加成机理:烯烃加HBr(R-O-O-R催化)机理。

4

搜索更多关于: 《药学综合一》考试大纲 的文档
《药学综合一》考试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fkc93quyq6ksx698r4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