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六味地黄丸联合生物制剂对肾癌术后的干预作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8:31: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六味地黄丸联合生物制剂对肾癌术后的

干预作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肾癌;生物制剂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且近一半的肾癌患者首次就诊时已属晚期,约40%的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未接受治疗者3年存活率低于5%,预后不良。由于肾癌细胞中含有多药耐药基因MDR21及过量表达的P170糖蛋白,对放化疗和激素治疗不敏感[1];生物治疗为肾癌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其临床多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笔者采用六味地黄丸联合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重组人干扰素(IFNα-2b)对肾癌术后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并与单纯IL-2、IFNα-2b生物治疗患者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3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肾癌术后1个月内的住院患者,共96例。按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43~70岁,平均(55.2±8.3)岁;病程14~28 d,平均(20.9±3.6)d;按Robson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法行分期,Ⅰ期7例、Ⅱ期26例、Ⅲ期l5例;其中透明细胞癌40例,乳头状癌5例,其他类型癌3例。对照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45~70岁,平均(55.6±7.1)岁;病程12~26 d,平均(19.3±3.4)d;按Robson法行分期,Ⅰ期8例、Ⅱ期23例、Ⅲ期l7例;其中透明细胞癌41例,乳头状癌4例,其他类型癌3例。全部病例M分期均为Mo期,所有病例均根据症状、体征,并经B超、CT及静脉肾盂造影临床诊断为肾癌,均行根治性或姑息性肾切除术。2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观察方法 2.1 主要药物

IL-2(德路生,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产品,规格:100万U/支);IFNα-2b(凯因益生,北京凯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规格:300万IU/支);六味地黄丸(浓缩丸,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规格:200丸/瓶)。

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应用IL-2 200万U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滴,隔日1次;IFNα-2b 300万IU,皮下注射,隔日1次,与IL-2交替使用,连续2个月。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丸,每次8丸,每日3次,共2个月。2个月后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 2.3 疗效标准

行为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行)》[2]评定标准,患者于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测定。不良反应参照NCI(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制定的抗癌药物扩大通用毒性标准[3]。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3.1 2组行为状况及KPS评分变化

(见表1)表1 2组肾癌患者治疗后行为状况及KPS评分变化情况(略)注:与本组治疗

3.2 2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

(见表2)表2 2组肾癌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3.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患者使用IL-2、IFNα-2b约1周开始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乏力、白细胞减少、贫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少数患者表现为腹泻、肝功能损害。六味地黄丸可不同程度减轻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在改善发热、白细胞减少、乏力、食欲减退、血红蛋白下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降、腹泻、肝功能损害等方面显著。见表3。表3 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组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4 讨论

研究认为,除α干扰素(IFN-α)和IL-2外,其余的细胞因子对肾癌细胞的作用均有限[4]。IFN-α有增强免疫和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可增强肿瘤细胞MHC的表达,使肿瘤抗原能呈送给T细胞,激活T细胞;也可降低肿瘤中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从而减少肿瘤中的新生血管形成。IFN-α可在15%~20%的肾癌中产生疗效反应,也有报道可达15%~25%[1]。IFN治疗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多以发热、乏力等流感样症状为主,大剂量应用可出现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等。IL-2主要由CD4+和CD8+T细胞产生,可同时诱导和活化T、B淋巴细胞、LAK细胞、NK细胞,这些活化的免疫细胞可以分泌IFN-α、肿瘤坏死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等细胞因子,发挥抗肿瘤作用。IL-2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经过美国FDA许可的用于肾癌治疗的细胞因子,可使部分肿瘤产生持久的缓解,但其有效率仅为14%~22%[5]。IL-2生物治疗伴发的毒副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大剂量使用发热、贫血、恶心呕吐、腹泻的发生率均在80%以上[6]。目前,IL-2、IFN-α联合应用是肾癌研究热点,两者合用可产生协同治疗作用,减少单药用量。中医药在肿瘤防治方面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肿瘤放化疗后减毒增效及外科治疗术后有重要作用。扶正培本方药尚有促进IFN的产生,与IL-2有协同作用[6]。

六味地黄丸联合生物制剂对肾癌术后的干预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fky24lv210weks4q3fw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