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尿 尿液 × × 小分子蛋白质 × √ × √ √ √ √ √ √
如果尿液中出现蛋白质、血细胞:原因出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炎症)。 如果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原因可能是:(1)肾小管的重吸收出现问题。 (2)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 (3)正常人一次性摄入的糖过多。 四、皮肤与汗液分泌
1.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无毛细血管,所以划破手指流血至少伤到了真皮。 2.汗液由汗腺分泌。
毛 发 皮脂腺 毛 囊 血 管 汗腺
第十二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
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 脑 脑皮层有许多神经中枢。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中枢神经系统 脑干: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脊髓:能对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并且是脑与躯干、内脏 之间的联系通路
脑神经(12对)
周围神经系统 传导神经冲动
脊神经(31对) 2、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即神经细胞)
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13 13
胞 体 树 突
轴 突
神经冲动传导方
轴突 末梢 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
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组成部分: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传入神经
刺激
感受器
神经中枢
反效应器
传出神经 反射弧模式图
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叫神经节;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为灰质,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为白质。 3、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具有,一般只需大脑皮层以下(脑干或脊髓)即
可完成。如 缩手反射 、 膝跳反射 、 排尿反射、
眨眼反射等。
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般需大脑皮层参
与。如老马识途、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
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是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起条件反射如:“望梅止渴”。
第二节感受器和感受器官 1、眼的结构和功能
14 14
眼外肌 玻璃体 视网膜 视神经 脉络膜 巩 膜 眼球的构造 (1).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大脑一定区域(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晶状体 虹 膜 瞳 孔 角 膜 睫状体 晶状体
从物体进入眼内的光线成像在视网膜上
(2)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近视眼可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远视眼多因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远视眼可通过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长时间收缩,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近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真性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造成。)
15 15
正常眼 近视眼 远视眼 2、耳的结构和功能: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
外耳道 鼓膜
(1)、耳的基本结构 中耳 听小骨 传递声波 鼓室 半规管
内耳 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前 庭 耳蜗:可以感受声波的刺激
内耳兼有感受声波的刺激和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锤 骨 砧 骨 骨 膜 耳 廓 外耳道 外耳 中耳 内耳 为矫正后的光线折射情况 为未矫正后的光线折射情况 半 规 管 前 庭 位听神经 耳 蜗 咽 鼓 管 镫 骨 鼓 室 (2).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 →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感受声波的刺激)→听觉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16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