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德州新型城镇化调查“两区同建”的新问题新发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13:53: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德州新型城镇化调查 “两区同建”的新问题新发展

前言

“两区同建”是山东省德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模式创新,即以农村城镇化为重点,以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就地就近市民化为路径,同步推进农村产业园区和新社区建设,并纳入全市城镇化体系来规划和管理,追求全域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社区城镇化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目标。实践表明,“两区同建”对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成效,其着力点在于全域农村社区城镇化和产业现代化的整体推进和同步建设,注重化解“土地产权如何改、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核心问题。

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总伴随着种种阵痛,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客观来看,“两区同建”后的德州也孕育着亟需进一步探究的一系列现实问题,集中表现为三个“如何”:“两区同建”如何持续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农村社区与产业园区如何互动、融合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和城镇化后现代农业如何加速发展?

为此,发展中国论坛(CDF)在对德州“两区同建”近5年的长时间关注、尤其是2013年调研报告得到国务院主要领导重要批示(2013年9月下旬,发展中国论坛联合调研组到德州市调查,同年11月8日和10月30日,国务院李

克强、张高丽、汪洋同志分别对调研组呈报的《关于以“两区同建”方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议》专题调研报告作了重要批示。 )的基础上,由发展中国论坛、浙江农林大学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调研组于2014年4月再次深入德州,重点对陵县、平原县的11个社区、9个产业园区进行实地调研,旨在寻求上述困惑背后的真实答案,为破解新型城镇化难题提供更多先行试验和典型示范的宝贵经验。

一、“两区同建”如何持续推进地区经济发展?

自2008年启动“两区同建”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在德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坚持社区、园区同步推进、同步建设,结合县域、镇域产业布局,优化农村产业园区规划,扩大园区规模,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就业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取得了“两区同建”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明显成效,积累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经验。

1.“两区同建”的新进展及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新促进 从2014年德州“两区同建”的新进展看,发展动力强、态势好。截至6月底,德州全市新开工社区32个,占全年任务数(40个)的80%,暂时没开工的社区目前已经选好点、定好位,正在完善相关手续;续建社区176个,超过续建计划(158个)18个,占全年任务数的114%;新建、扩建农村示范产业园区144个,占全年任务数(100个)的144%。

从“两区同建”后德州的新发展看,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2009至2013年,德州地区总产值连续 5年保持 12%左右的高速增长;财政总收入同比稳步大幅增长,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在 2013年突破 5位数,达到10876元。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比逐年缩小,由 2009年的 2.6:1缩小为2013年的2.28:1。

2.“两区同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重在其特色化路径选择 客观来看,在德州“两区同建”开始之初行政力量发挥了主要推动作用,带有一定程度的政府主导色彩。那么,是不是这种力量一直持续发挥着主导作用?随着“两区同建”的不断深入,又是什么力量推动着其继续发展?联合课题组在德州调研发现:“两区同建”不是社区与园区建设的简单“拉郎配”,更不是追求社区与园区的单一同步建设。相反,是在充分尊重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寻求社区与园区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现实路径。调研组认为:德州市委、市政府在积极推进“两区同建”的同时,鼓励和肯定基层政府的勇敢实践和努力探索,使具有不同优势基础的乡镇在充分挖掘自身潜能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边临镇为代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带动型、以恩城镇为代表的传统城镇产业改造升级型、以前曹镇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赶超推动型、以宋家

镇为代表的社区集聚吸纳发展型等“社园互动”的多种特色化现实路径,进而促进“两区同建”和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1)经济技术开发区带动型。产业转型升级与跨区域迁移为传统农业地区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凭借其廉价劳动力充足的天然优势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不谋而合,尤其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整体性搬迁进入,所带来的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与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比如,陵县的边临镇依靠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项目的建设,集聚了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交通装备等产业,成为德州市构建“10+3”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 (2)传统城镇产业改造升级型。产业兴镇的实现,可以通过转移产业的引入,也可以依靠对原有产业的改造升级。特别是对原有产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如何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性机遇,有助于形成强大的持续增长动力。平原县恩城镇因镇机关驻地属于原恩县县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产业优势明显,无论是财政收入、农村经济总收入,还是国民生产总值均位于全县前列,也是德州市的经济强镇。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指引下,在德州“两区同建”工程推动下,恩城镇充分把握全国重点镇、西部经济隆起带区域重镇、省级和市级示范镇建设等重大战略集中叠加、利好政策效应释放的发展机遇,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

德州新型城镇化调查“两区同建”的新问题新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fs7f571fj9mzf00wrvr0a0pl1szli00hg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