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整个单元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一、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表达不够精准,评价性语言不够生动、灵活具有启发性。二、对 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 比如: 学生说黑板上田字格是正 方体时,教师没有及时纠正这个是正方形, 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 三、对学生活动时, 课堂纪律不能很好的管理, 有个别学生没有按照老师 要求去做,只是自己独自在研究物体。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参加听课和听 评课,请经验丰富教师听课和评课活动, 以及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认真反思得失,不断提升自己把握教材、分析教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课题研究,发展科研能力,努力成为一个有经验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五单元:《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反思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
6—— 10 各
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 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行口算。
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 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 我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计算
10 以内的连加连减,学
能够准确的进
会了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 算。本单元的数学乐园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让学生经历数
5
学知识的运用过程, 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 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总的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 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 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 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第六单元:《 11-20 各数的认识》单元反思
《11-20 各数的认识》 是一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 20 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 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 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时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 通过问你们喜欢水果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水果,数出你喜欢吃的水果, 好不好?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有让
学生抓花生米先估数, 再数数, 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
提出问题 -- 主动探究 -- 解决问题” 为基本模式展开的。 如同学数水果数量时,及时问你是怎么数的?除了一个一个的数外,还可以怎样 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 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总之,在教学时,我做到了三个突出,突出主体性,创造学生参与条件;突出民主性,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突出实践性,主学生感受
6
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数学。 课堂教学应始终要牢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教学,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获得数的概念。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单元反思
《认识钟表》这一单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接
触,有些学生会认读,并掌握本单元所要求的内容,有些同学对钟表 的知识不会, 在课堂中学生是第一次认识钟表与时间。 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住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
认识钟面时, 让学生认识哪根是时针, 哪根是分针, 有哪些数字, 怎样排列,然后利用课件闪动,如果只是单纯地通过视觉去感知,让 学生形成表象是不够的。 我在教学时希望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能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因此让同学们每人课前准备一个钟面的学具,
学生
在看一看,亲手摸一摸、拨一拨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同学们通过观 察钟面、拨动转钮会发现:秒针走得最快、分针走得比较快、时针走 得最慢; 分针比较长、 时针最短; 秒针最细、 分针比较粗、 时针最粗; 小朋友还知道了三根针走的方向。
我在教学整时的认读时,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选择了几个特殊的时间,放手让学生互相认,小组说,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这样的设计及有意识的板书, 学生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相对容易的发现看整时的方法, 同时利用知识的正迁移,为半时的学习作好铺垫。
总的来说,这单元教学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密切联系实际。 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7
第八单元:《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反思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是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 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本单元分三小节完成,第一节,学习 9 加几,这一小节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 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并接受凑十法,
第二节, 学习 8、
7、6 加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凑十法,同时要求学生在“拆小数, 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 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几种方法中, 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第三小节,学习
5、4、3、2 加
几,这一小节是完全脱离实物, 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 进一步巩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算法,也为今后学习加法的交换律打下 基础。
在教学中, 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 能根据具体的题选择合适的凑十法, 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中,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用凑十法,只有少数学生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另外一个算式来口算的方 法。本单元的解决问题与以往的解决问题相比,有两个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在得数后面写出单位名称, 二是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