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与市场接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准确把握**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加快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根据县委安排,县委办、县人大办、县委政研室、县林业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于9月16日—25日先后深入全县15个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实地核对等方式,对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是一个农业大县,有保护耕地万亩,其中常用耕地60万亩;林地万亩,其中有林地109万亩。历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工作,始终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外积极引进项目资金,对内制定强农惠农政策,确立了“发挥优势、科学规划,基地示范、龙头带动,政策扶持、片区开发”产业开发思路,按照优势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的原则,着力实施“四片区”农业产业化开发,巩固传统产业,壮大特色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培植呈现四个特点。
(一)传统产业稳健发展。一是粮食科技平稳推
进。坚持向科技要粮、向样板要粮,今年,推广“两杂”良种万斤,占年初任务的%;规划落实玉米高产示范样板万亩,占任务的104%;完成马铃薯起垄种植万亩,占任务的%。二是 “山区生态特色优质示范烟基地”成效明显,高标准移栽烤烟45760亩,占合同种植面积的%,烤烟已成为“公司+基地+农户”运行模式产业。三是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势头良好。全县建成投产野猪、土鸡、河鱼生态养殖示范点11个;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5个、示范场1个;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区2个;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区1个,畜牧业科技化、集约化程度得到提升。四是劳务经济加快发展。上半年全县转移输出万人,实现务工收入亿元,净收入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
(二)优势产业不断状大。按照“规划先行、规模发展、以奖代补”原则,确定优势产业发展目标:自2016年至2016年,每年县财政预算安排1000万元资金,完成林产业建设190万亩,其中竹子50万亩、核桃50万亩、花椒30万亩、天麻菌材林50万亩、木漆10万亩,确保“十二五”末,全县农民人均拥有经济林2亩以上,人均林产业收入1000元以上。
2016年完成万亩(核桃万亩,竹子万亩,天麻菌材林万亩);2016年完成万亩(核桃万亩,其中补造万亩;竹子万亩,其中补造万亩;花椒万亩;天麻菌材林万亩);
2016年完成万亩(核桃万亩,其中补造万亩;竹子万亩,其中补造万亩;花椒万亩;木漆万亩;天麻菌材林万亩)。 2016年计划营造62万亩,其中核桃20万亩(新造10万亩、补植补造5万亩、技改5万亩);竹子20万亩;花椒10万亩;菌材林10万亩;木漆2万亩。今年春季已营造万亩,其中核桃万亩(新造万亩、补植补造万亩);竹子万亩(补植补造万亩);花椒万亩;菌材林万亩(补植补造万亩);木漆万亩。
核桃主要分布在角奎、洛泽河、海子、荞山、龙安、钟鸣、牛街、龙街、奎香9个乡镇;竹子主要分布在小草坝、荞山、海子、钟鸣、两河、龙海、牛街、柳溪、洛旺、树林10个乡镇;花椒主要分布在角奎、洛泽河、海子、荞山、龙安、钟鸣6个乡镇;菌材林主要分布在荞山、海子、钟鸣、两河、牛街5个乡镇。
(三)特色产业培育步伐加快。紧抓市委、政府把天麻列为全市8大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契机,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天麻产业开发领导组及天麻办,出台《**县天麻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规划目标任务:到2016年,栽植天麻菌材林50万亩,到2016年,力争实现天麻总产值20亿元;到2020年实现天麻总产值50亿元。2016年,县财政预算安排天麻产业发展资金500万元、向上争取扶持发展资金800万元,营造天麻菌材林10万亩,规范化种植天麻2万亩(400
3 / 10
万塘),力争实现产值5亿元。
按照“菌材、制种、种植、加工”4个基地建设思路,计划营造菌材林50万亩,目前已营造17万亩,其中今年营造万亩;按照天麻制种技术规范要求,现已建成天麻“两菌”及制种生产基地1个;根据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要求,按照县政府制定的天麻种植5条标准,现已建成天麻种植示范区1个(**县小草坝天麻种植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现已规范种植天麻1万亩(200万塘)。完善规划,争取投资,力争建设生物特色园区,目前,云南城投公司已有开发意向,准备入驻投资。
(四)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稳步提升。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原则,先后引进、扶持发展涉农企业14家,其中1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1家超过500万元。扶持发展农业综合服务社65个,农业专业协会7个,以订单收购、租赁、参股、自建等方式发展农户2万户(次),带动建设优质林产业种植基地3个(5000亩),建设 “一村一品”专业村 103个,建设“主导产业产值百万元村” 20个。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与机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尚未对接起来,存在的困难和
问题还很多。一是农业基础条件差。交通设施落后,水利化程度低,有效灌溉面积少,中低产田地比重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属于“雨养农业、靠天吃饭”,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水平低,综合生产能力弱。二是农民思想观念滞后,对农业产业化生产意识不强,经营农业的能力弱。三是农业生产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投资分散、产业发展链条短缺。四是农业生产体制机制不完善,生产技术和服务管理水平质量不高。缺乏合同履约机制,企业与农户还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共同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五是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规模效益不佳,农副产品深加工滞后,农产品附加值低。六是林产业培育在技术指导和管理方面还有一定差距。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少,林农技术指导水平不高。七是受冰、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去冬今春新栽种的万亩林产业,成活率仅在35%左右,树林栽种的竹子成活率更是在10%以下,全县林产业补植补造任务较重。九是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劳动力结构老龄化严重。十是在提高产品附加值涉及产品深加工和产业实行规模生产等方面涉及用地,土地征用及办理用地手续难。 (二)值得抓紧的机遇
第一、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新机遇。国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我县列入省级的有4个(玉米高产示范区、马铃薯优质高产示范区、蚕桑生
5 /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