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二者区别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
17.谓词、体词?
汉语的体词包括名词,处所词,时间词,方位词,数词,量词和一部分指代词;汉语的谓词包括动词,形容词和一部分指代词。谓词用来描述或判定客体性质、特征或者客体之间关系的词项。例如:\猫是动物\一句中的\是动物\就是一个谓词,而\猫\是客体。 18.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①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形②容词不带宾语③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④有些形容词可以重叠,表示性状态的加深或适中重叠后前不能加副词“很”⑤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如“红彤彤”⑥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而且程度较深,不用加“很”或重叠。⑦唯谓形容词指的是不能带“了”,句法功能上又只能作谓语的形容词,可受“不”等次的修饰。副词 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①副词都能做状语②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
“不、没有、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③部分副词 能兼有关联作用。
19.区别词概念及其同形容词的区别。
20.举例说明短语的类型(结构类、功能类)。
短语按结构分类分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主谓短语由有陈述关系的两个部分组成,前头被陈述部分是主语,表示要说的是谁或什么;后头陈述的部分是谓语,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例如:粮食||丰收(名||动)动宾短语由有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部分组成,前头起支配作用的部分是动语,表示动作行为;后头被动作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表示做什么、是什么。例如:想|他(动|代)偏正短语由有修饰关系的两部分组成,修饰部分在前头,叫修饰语。被修饰部分在后面,叫中心语。有定中短语如(他)的马 (代.名) (谁都马)状中短语[刚]回来 (副.动) (什么时候回来)中补短语由有补充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头被补充部分是中心语,由谓词充当;后头补充部分是补语,也由谓语充当,起诉说的作用,能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如学得<好> (动.形) (学得怎么样?)联合短语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项或几项组成,其间是联合关系,可细分为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如 今天和明天 (名+名,并列)。
短语的功能类:一方面是作句法成分,所有短语都能充当一个更大的短语里
的组成成分;另一方面是成句,大部分短语加上句调能独立成句。 21.短语和句子(单句)的区别。
短语是意义上和句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单句是由短语或词语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22.复句的特点。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从结构上看,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构成从组合上看,构成复句的甲分句和乙分句往往有特定的关系词语来联接。从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看,复句中各分句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或是因果关系、或是并列关系,或是转折关系等。 23.语法的性质。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这个术语与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语法具有抽象性、稳定性、民族性。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的多,这是由于它是一个由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德有紧密联系的系统。语法虽然也有变化,但很缓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不同语言的语法有同有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个性是特点指所在。 24. 句子的分类。
句子根据内部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是由短语或词语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分为:主谓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非主谓句分为:名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动词词性非主谓句、感叹句、拟声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根据结构层次多少划分,复句可以分为一重复句和多重复句。 25.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子(由大到小的框式图解法) (1)我们对他的品德还是很清楚的。 (2)据说,厂长已经找了你三回了。
(3)这些见解道出了古代东方学术精神和希腊科学精神的深刻差别。 (4)现状和习惯往往束缚人的头脑。
(5)李记饭馆的买卖像春雷滚过的青草地似的蓬蓬勃勃。
(6)总之,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7)他们在渺无人烟的野草丛林间披荆斩棘种下果木。 (8)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9)生长在江南的同志们看到这些水墨画高兴得直鼓掌。 (10)据说,最美的城市应该在山与湖之间。 26.修辞的概念,修辞同语境的关系。
“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花盒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著作。
同一思想内容可有各式各样的表达方式,可以选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采用哪种表达方式、什么样的语句最好,往往受制于特定的语言环境。语境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两种。情景语境同修辞的关系更为密切。构成情景语境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主观语境因素,它指包括身份、职业、思想修养、处境、心情等在内的说写者的自身因素,它直接制约这个人的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二是客观语境因素,它指在语言运用中的时间、地点、场合、听者等因素。主、客观因素都直接有力地给言语活动以语境上的制约,从而形成修辞上的语境意义。
27.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音、词汇、语法的运用的,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它们各是语言学科的一分支。由于修辞纯属于语言运用的学科,它同音、词汇和语法理所当然地存在着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修辞同语音的关系,注重研究谐音、停顿、音节、不少修辞方式是利用语音条件体现修辞效果的,如双偶、借代。修辞同词汇的关系,词汇为词语的筛选锤炼、为形成具体的修辞方式提供必要条件,几乎所有修辞方式都同词汇有关,如对比、夸张。
修辞同音法的关系,讲究修辞要以合乎语法为基础。语法为修辞现象、修辞归律的体现提供表现形式,比如没有语法上的并列句,也没有修辞的对偶、对比。修辞与语言、词汇、语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于修辞来说,语言三要素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也是修辞要调动、加工的语言材料;就预言三要素来说,修词是对它们的综合的艺术加工,是它们的高级体现。 28.词语锤炼包括的内容。
词语的锤炼,古人叫做“练字”,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既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对,还要求词语用得好。它包括意义的锤炼和声音的锤炼。意义的锤炼包括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要力求准
确、妥帖,要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要力求色才鲜明。声音的锤炼要注意音节整齐匀称,注意声调平仄相间,力求韵脚和谐,讲究叠音自然,讲究双声叠韵配合。 29.词语声音美的体现。
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韵脚和谐自然以及叠音词语与双声叠韵词语的恰当运用等方面。 30.掌握常用辞格。
常用词格有: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吧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词去代替。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双关: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有谐音双关、语义双关。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对偶有正对、反对、串对。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是内容和语势增强。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词格也叫“对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