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二、常见的碱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所说的题目是《常见的碱》。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具体的实际,我将所说的内容分为八个板块,一、教学理念:二、教材分析:三、学情分析:四、教学方法:五、学法指导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 。下面具体如下:
首先是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科学中学科学,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 第二,教材分析, 1、【内容和地位】
《常见的碱》是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2部分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常见的酸(硫酸和盐酸)的性质后对另一类物质——常见的碱的学习,酸和碱是常见的两类化学物质,也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试剂。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进一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概括共性,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节课的内容,我定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知道他们的主要用途。 3、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是否具有碱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小组讨论、回报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推理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难点:NaOH的化学性质。
第三,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状况、心理状况和能力状况了解学生的情况。
教学过程前的实验准备:药品:NaOH固体、鹌鹑蛋、海苔干燥剂、澄清石灰水、蒸馏水、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
器材:烧杯、滴管、锥形瓶、胶囊药品的铝塑包装、温度计。
第四,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法、游戏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第五,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与探究,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现象;同时引导学生回忆、类推,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小结;最后将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并应运用。 第六,教学过程: 引入: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采用了一个小实验“无火煮蛋”, 使学生处于学习状态。以旧知促新知,引领本节课的学习。
接着用自加热盒饭的化学反应,让学生感受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论联系实际,梳理知识要点的同时,重点突出生活应用,同时也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教师介绍石灰水的溶质就是Ca(OH)2,结合刚才的实验,小组交流讨论,得出Ca(OH)2的物理性质和得到的方法。
【板书】并介绍Ca(OH)2的俗称
接着学生用桌上的胶囊药品的铝塑包装,取少量的NaOH放在里面,观察NaOH的色、态,一会儿后观察NaOH表面的变化。然后加少量水再观察NaOH溶解性及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情况,得出NaOH的物理性质。
【板书】NaOH的物理性质,根据性质得到保存NaOH的方法。
利用胶囊药品的铝塑包装,属于废物利用,可人手一个,既环保又节约,还增大了可视面。 接着给学生讲一个《巫婆的骗术》的小故事,提问“盆中无色的水为什么会变成红色的血呢?”设下疑问,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做小游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装有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试管。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两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 对实验10-8进行改造,采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总结出碱的第一点化学性质:1、碱与指示剂反应
【板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可使石蕊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在学生游戏的时候,将洗净的鸡爪放入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游戏结束后,拿出来给同学们观察,直观感受NaOH的腐蚀性,让学生掌握药品正确的使用方法。并介绍事故的处理。进而介绍NaOH的三个俗称和氢氧化钠的用途。【板书】 演示探究实验:不吹自大的气球:利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思考, 1.气球变大的原因?
2.能否证明CO2和NaOH反应?
3.你对这个实验还有什么改进的意见?
【做对比实验,将NaOH换成水;或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盐酸,看有没有气泡产生】
设计意图:通过本实验,激活学生思维,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强烈渴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碱的第二个化学性质:【板书】2、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类别及反应特点,仿写SO3与NaOH反应方程式。
最后小结本节课内容:由神奇现象,引课激趣→探究实验,总结物性→联系生活,归纳化性→探究实验,突破难点→归纳整理,加以拓展。让学生乐学,学生想学从而到学生会学。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我安排了如下的“反馈练习”。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安排了如下的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明确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并加以掌握。
最后反思:在本节课中,1、我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和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有效地转换教和学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3、教学过程要不断变换方式让学生处于适度紧张状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的指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