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五四青年节”的来源于意义;
2、 弘扬年轻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彰显学生的朝气和活力; 3、 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
1、 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2、 培养学生的论辩能力。
教学方法:观赏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语
以关于“五四运动”的图片和“五四青年节”的影像导入。引出主题。 二、辩论赛 辩题:
大家上历史课都知道“五四青年节”来源于“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发生在什么时候?一场什么样的运动?有谁来说说。(1919.5.4,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那么有谁又能知道这场爱国运动孕育出什么样的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其实五四精神不止包括如此,它还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等等。可以说五四精神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所以我国将每年的“五月四日”作为青年节。并且经国务院同意,“青年节”放假适用人群为14岁至28岁,3亿多的青年人可以依法享有半天的假日。但是学校并没有在五四放假,当然这也是有学校本身的考量,学生只管“五一”而不知“五四”,原因是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五四”被淹没在“五一”黄金周中。渐渐的我们都忘了五四青年节所包含的意义了。
在2008年,国务院对节假日放假进行重新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假不变,清明 节、端午节、中秋节增设为法定假日。这些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延续和继承,是一个民族悠久文化的凝结,是维系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的巨大力量。因此保护传统节日,就是保护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可以说这样的民族传统节日,也是具有特殊的爱国意义。 那么同样出于爱国意义的“五四青年节”和“中国传统节日”,哪个更适合成为法定节假日?哪个更具有爱国教育意义。
前几天我们已经将大家分为两组,分别为正反方,并且抽了签,正方的辩题为“传统节日作为法定假日更具有爱国意义”,反方的辩题为“五四青年节作为法定假日更具有爱国意义”,双方各选四名主辩手,其他同学助辩参与。现在我们先来介绍辩论赛步骤:
1、 双方一辩的陈述性发言。(限时2分钟);
2、 双方二辩、三辩的提问辩驳;(8分钟); 3、 自由辩,助辩参与(10分钟); 4、 双方四辩总结。(3分钟)
(事先选六名裁判,对结果进行评判)
注意:在开课之前一定要学生做好准备,指导学生辩论技巧。 三、总结
不论我们的结果如何,我们在大家的辩论中其实可以得出五四青年节与传统节假日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纪念这些节假日,不仅是为了回顾历史,更重要的是从历史中得到启示和教育。他们都有共同的永恒的主题:爱国。爱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古代,这些传统节日是爱国精神的凝聚,而在近现代也是有着许许多多的爱国知识分子,为我们的国家奋斗。其中有以孙中山为首的第一代知识分子,带回的是“革命”;以陈毅、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知识分子,带回的是“民主”;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第三代知识分子,带回的“科学”;以陈张良为代表的第四代知识分子带回的是“知识和技术”。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都为祖国的民主、文明、富强做出了历史赋予的贡献。“爱国”永恒的主题,又是发展的概念,如果说我们是第五代的话,那么我们更应该思考我们如何爱国,到底能为祖国做些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