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部作品的人物、情节、结构
王蒙《红楼启示录》的概括:
《红楼梦》虽无很强的故事主线,但在语言、氛围、人物性格及命运的连续性、贾氏家族及其亲眷的命运的整体性??都有很强的凝聚力,都使这部包罗万象而又常琐琐屑屑的小说富有有机的整体性,确是一部伟大长篇!毛泽东断言它是“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也是有概括力的??别的说法都难以统揽全局。当然,这种说法其实与宝黛钗爱情主线说也并不矛盾,不必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大故事——兴衰故事中包含着无数小故事,无数小故事却又以情为核心,以兴衰为经,以情为纬,这才是《红楼梦》。
几部作品的人物、情节、结构
“红学”家周思源归纳出五条线索:
(一)宝黛钗爱情悲剧。这是诸线中最鲜明的一条。
(二)贾宝玉的精神悲剧。它在长度与内容的丰富与深刻上超过第一条线。
(三)青年女子与其他肯定性青年男子的人生悲剧。这条线之所以不能与(二)合并,是因为贾宝玉人生悲剧的内涵与王熙凤、柳湘莲、蒋玉菡等的人生悲剧大不相同。
几部作品的人物、情节、结构(四)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败亡
的历史悲剧。它不仅仅是青年男女悲剧的舞台与背景,而且由于其涉及的内容广泛、人物众多、思想深刻,获得了独立的艺术地位,使《红楼梦》彻底突破了“言情”的樊篱,获得了空前的思想深度。
(五)有情为无情毁灭的社会悲剧。即有情者、有材者历世,但“补天”与“享受”的幻想为无情世界毁灭的悲剧,最后他们又都回到神话(天堂)世界,即原来的出发点去等待。
我是就书而论,不就作家而论。我认为《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最伟大的作品,其次是《伊凡. 伊里奇之死》。我讨厌《复活》和《克来采奏鸣曲》。托尔斯泰的宣传文章叫人不忍卒读。《战争与和平》虽然长了点,倒是一本热闹的历史小说,它是为无成见的、不健全的“一般读者”写的,更具体地说是为年轻人写的。就艺术结构而论,它并不令我满意。
纳博科夫(1899-1977)谈托尔斯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