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淘汰或是即将淘汰的车型和技术,中国的轿车工业默默无闻。进入21世纪,国内汽车市场迅猛发展,新车推出频率之快、种类之多,令消费者眼花缭乱。汽车市场的产品品种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车型实现了国内与国际的同步上市。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二手车市场也逐渐繁荣起来,说明我国的汽车市场日趋完善、成熟。今天的中国轿车市场业已规范,再不会出现1993年桑塔纳卖到27万那样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现象,中国的轿车市场正吸引着全世界汽车人的目光,中国的汽车行业正在踏上国际舞台,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轿车市场上分得一席之地。
2.2中国汽车市场的特点
据对全国75家汽车品牌供应商统计,2005年全年销量425.79万辆,其中载货车108.11万辆,占总销量的25.39%;客车62.33万辆,占总销量的14.63%;轿车243.18万辆,占总销量的57.11%。在轿车销量中:中高级、中级、普通级、微型轿车分别占轿车总量的5.13%、52.51%、34.08%、8.28%;在轿车消费结构中:商务用车占市场份额的21.72%;个人消费占市场份额的78.24%。全国主要轿销量排前10位的地区: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山东、上海、河北、辽宁、四川、河南等。
2005年全国主要轿车市场特点:
轿车销售向全国各地的流量平稳增长。据统计,2005年全国主要轿车流量比2004年增长18.15%,其中流量最大的地区是广东和北京,主要轿车流量分别是26.98万辆和22.17万辆。华东地区是我国轿车流量最大的地区。其中中南地区重庆轿车流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倍。北京和上海2005年全年的轿车流量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5.92%和24.55%。
轿车销量稳步增长。据统计,全国主要轿车品牌销量同比增长15.71%。其中中高级轿车同比增长32.17%,其次中级轿车同比增长21.42%,普通级轿车和微型轿车同比分别增长8.33%和5.66%。从全年的销量情况看,轿车销量占全国汽车销量的五成以上,并且销量最大的月份主要集中在全年的11月份和12月份。
据统计2005年我国进口汽车16.3万辆,同比下降7.13%,其中进口轿车7.68万辆,同比下降33%,受国内同档车型的影响,下降幅度较大的1.5L至2.5L的车型,同比下降51%,越野车进口6.59万辆,同比增长88.94%。其中2.5L至
3L进口3.1万辆,同比增长1倍。
轿车库存基本得到控制。截止到12月底,全国主要轿车品牌的库存量比年初下降了6%,下降幅度较大的是高级和中高级轿车,比年初分别下降98%和40%,从库存结构看,中级轿车库存占库存总量的52.49%,普通轿车库存占库存总量的31.17%,因此中级和普通轿车库存压力仍然较严峻,同时受鼓励和发展节能和经济车型影响,微型轿车的库存比年初增长近六成,值得注意的是盲目生产将带来产量过剩,以及新的库存积压。
总结如下:产品生产由单一型向密集型、多元化转变。主要特点体现在品种的多样化,无论从产品的品种、排量,还是从产品的价位,其空间几乎都被排 满,产品形成了鲜明的级别与层次。
产品开发、上市的周期大大缩短。其主要特点为各厂家都加大了产品的开发力度和对市场的支撑力度。产品与产品间的衔接更加紧密,所以使得产品开发和上市的周期大大缩短。
产品向高技术迈进。单纯降价的产品促销方式已被市场否定,而在增加产品技术含量的同时,合理的市场定位成为现在汽车生产厂家的共同走向。
市场由分散式经营向品牌专营转变。品牌意识逐渐增强,整体体现品牌文化价值的专营方式越来越受重视。
消费者购买心理由感性购买向理性购买过渡。消费者已挣脱从众心理,开始关注产品的性价比和二次消费,并明显表现出了对品牌店的诚信度更加重视。
从单纯的销售服务,向以服务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的销售服务方式迈进。以服务拉动市场,满足需求,已成为新的价值取向。商家和客户共同对服务的内涵给予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诠释。
消费群体的分类和市场的细划更加明显。盲目的消费已从市场逐渐消失,人们开始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消费能力和身份、个性来选择产品。市场也根据人们这些新的需求开始了细致的划分。
定单式生产和定单式销售是未来的趋势。定单式生产和定单式销售,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进一步满足个性的消费。目前,个性消费已显露, 人们已有意识地开始从单一的喜好向更能体现自己文化品位、张扬自我的 产品靠拢。而产品个性化也已成为生产厂家的追求。
2.3我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
(1)中国已经稳居世界汽车生产与消费的前三位
2007年,我国生产汽车万辆,同比增长,比上年净增万辆:销售万辆,同比增长,比上年净增万辆,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乘用车去年产量万辆.销量万辆。涨幅都超过了21%;商用车去年产量万辆.销量达到万辆,同比增长,高于全行业的增幅。
总体来看,我国汽车产销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已分别位列第三位和第二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产销大国。
(2)自主品牌汽车稳定增长
在商用车方面,自主品牌继续成为主流,过去3年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中,北汽福田、东风、一汽,江淮、金杯股份、重汽、长安有限、江铃、南汽、陕汽等10家企业共销售商用车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67%。
在轿车方面,自主品牌轿车销量达到万辆,占轿车总销量的26%,其中夏利、QQ、福美来、旗云、F3、骏捷、自由舰、A520、奔奔和吉利金刚等十大品牌共销售轿车万辆,占自主品牌轿车销量的72%。
SUV呈高速增长态势,自主品牌的哈弗,瑞虎分别销售万辆和万辆。MPV销量增长不明显。瑞风和风行分别销售4万辆和万辆。
总体来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经过产品结构调整,2007年比2006的市场占有率略有下调。但总量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局面。
(3)“走出去”的态势初步形成
2007年,汽车出口延续了前几年高速增长的势头。其中整车出口量达到万辆,同比增长,出口金额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出13量及出口金额再创历史新高。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民族汽车企业已经成为轿车出口的主力,表明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形成较完整的生产和配套体系。在中低档轿车,客车和载货车领域的竞争优势明显。
我国华展,奇瑞、力帆、吉利等自主品牌厂家纷纷加速海外生产基地的开拓步伐,2007年以来先后在朝鲜、伊朗、俄罗斯、乌克兰等地设立海外工厂。
我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走出去”的态势初步形成。
(4)兼并重组获得重大突破
2007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上汽·跃进全面合作签约仪式”。江苏跃进汽车有限公司将其下属的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业务,全面融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其中整车及紧密零部件资产进入上汽集团控股的上海汽车,其他零部件与服务贸易资产进入上汽与跃进合资成立的东华公司。
上汽集团将建成中国最大、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未来3年上汽将投入85亿元人民币,把南汽打造成为年产30万辆汽车的重要生产基地。上汽、南汽联合后,短期内将实现年产销汽车200万辆。总体来说,上汽和南汽进行全面合作,有利地推动了汽车业的兼并重组,有利于改变当前中国汽车业分散发展的局面,同时加快改变当前汽车行业大而不强、过于分散的局面。2009年,我国汽车产业继续落实加入WTO的各项承诺,汽车整车关税已从下降到25%。汽车零部件关税已从下降到。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下,我国汽车产业不但没有被冲垮,反而在压力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地位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的特征更加清晰化。汽车产业的发展由“市场拉动型”向“市场拉动型”和“创新推动型”的双驱动转变,由满足国内市场向出口和“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方向转变。 第五章 中国汽车行业的顾客满意度分析测评模型 3.1分析测评模型 3.1.1指标的选取
顾客满意度指标介绍 销售满意度调研
客户与一个品牌的第一次互动始于在经销商那里购买新车的过程。销售满意度调研从客户的角度提供了一种对其购买经历的全面分析。这项调查能够衡量经销商开展销售业务的能力,包括产品介绍、价格谈判、融资和保险操作以及汽车的交付,还能够帮助从业者洞察客户的需要和期望,并提供建议以改进销售流程。这反映出汽车厂家网络管理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