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语 文
2019.5
一、 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我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与文学艺术________,特别是在审美思想上有很多________之处。历代画家不仅为我们留下了________的经典作品,还向我们展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品格。
A. 休戚相关 相通 擢发难数 B. 息息相关 相通 数不胜数 C. 休戚相关 相同 数不胜数 D. 息息相关 相同 擢发难数 2.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 本中心竭诚为您提供生涯发展规划方面的服务,欢迎来电咨询! B. 您工作这么繁忙,还能拨冗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们深表谢意! C. 拙作完成得匆忙,加上水平有限,请您抽空拜读,多提宝贵意见! D. 替令郎找古琴名师指点的事情已经有了眉目,请您耐心等待!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什么叫做想象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回想或凑合以往意象的心理活动叫做“想象”。
①这种从外物摄来的影子就是意象 ②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 ③ 眼睛看不见寒鸦时仍然可以想到寒鸦的样子 ④ 也可以凑合已有意象推知大概 ⑤ 甚至于从来没有见过寒鸦 ⑥ 比如看到寒鸦心中就印下一个寒鸦的影子
A. ②③⑤④⑥① B. ②⑥①③⑤④ C. ⑥③⑤④②① D. ⑥⑤④①③②
4. 下列各项中,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我相信自己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
乐此不疲
(节选自泰戈尔《生如夏花》)
A. 人的一生应当像盛开的花朵,向世人呈现自己的美好与活力。 B. 生命的意义在于快乐地享受过程,而不是悲观地承受负担。
C. 不能让某些事物损害我们对自己的信心,我们的人生可以很精彩。 D. 人生最大的苦恼不在于自己拥有的太少,而在于自己想要的太多。 二、 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华容县学重修记
李东阳
岳州华容县学,在县治南,旧地苦水。国朝洪武初,始迁于北一里许,久乃浸圮。天顺间,知县许杰尝修庙庭,备祭器,有意于学,未逮也。
成化己亥,湖广按察佥事李公文中,行部至县,知学久不治。慨然曰:“吾事也,吾不以烦民。”乃取赢于官,得白金数百两,命府知事吴正董其役,剔朽除秽,易为坚完,焕然大新。于是县官、师儒合而言曰:“李公之功,吾徒曷敢忘。惟刻石纪事,昭于后世,俾引而无穷者,吾徒事也。”兵部郎中刘君时雍上京师,则以诸君意属予,请为记。
予惟士之学,将以为世用也,然必养而后成。故其平居,穷理明义,使中有定见,而力足以守之。于是出而应世酬物,庶几不失其正。盖必断于取舍得失之际,然后不为利害生死所移易。自易及难,由恒达变,涵养成就,岂一朝一夕之故哉!国家之养士,知其不可易而
成也,故学校以居之,师傅以教之,堂庑斋室之居,廪给馔食之制,课之以书史文艺之业,肄之以祭祀饮射之礼,申之以孝悌忠直廉耻之义。日涵月泳,使学成而德立,然后禄而官之。其勤且厚,固如此。
士之庐居而馔食者,念夫养我者之厚,必畜德积学以称为士,曰:“其无负兹馔与兹舍也。”于是出而有守与责,则念夫爵我禄我者之重,必致志竭力建功业以称为臣,曰:“其无负此爵与此禄也。”然则士之养于国者,恶可不思所以自养哉!
华容文献地,多奇才伟器,登巍科,名列卿者踵相属。方圣天子谒贤图治,贤有司又振而承之,兴学明教,亦进德修业之基也。他日有以名行功业,不为物夺,卓然在天下,使而乡之士不为虚名,今日之举不为美观,而吾之文不为虚言者,非国家建学养士之意哉,亦非吾李公及予之心哉!
公暨予同举进士,以刑部员外郎出佐湖臬。尝预立边功,救荒除盗,锄强暴,植柔懦,有功吾民,盖不独于学政为然。故并书之。
(选自《李东阳集》,有删节)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命府知事吴正董其役 董:督察 B. 肄之以祭祀饮射之礼 肄:学习 C. 名列卿者踵相属 属:嘱咐 D. 不为物夺 夺:改变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因华容县南地势低洼,县学长期遭受雨水浸泡倒塌,天顺年间知县许杰将县学迁到县北。
B. 李文中到华容县巡视,了解到县学长久没有修建,就把修建县学当作自己的职责来完成。
C. 当时学子学习内容比较广泛,既有书史文艺,也有祭祀饮射之礼,还有孝悌忠直廉耻之义。
D. 作者希望华容学子加强自我修养,不要辜负国家建学养士的期望以及李公和自己的希望。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惟刻石纪事,昭于后世,俾引而无穷者,吾徒事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方圣天子谒贤图治,贤有司又振而承之,兴学明教,亦进德修业之基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从文中第四段看,“自养”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再 和 朱 熹
久矣投装返旧墟,不将心事赋闲居。 荷锄带月朝治秽,植杖临风夕挽蔬。 三径犹寻陶令宅,万签聊借邺侯书。 木瓜【注】更得琼琚报,吟咏从今乐有馀。
【注】木瓜:出自《诗经·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9. 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闲居”的表现。(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尾联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_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3) 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 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7)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_,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8) ________________,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名联) 五、 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六机匠 臧克家
①六机匠是我家的佃户,每年秋后看见他把劳苦一年所得的粮食往我家扛,我总是呼他声“六爷爷”。他和他的弟兄几个分住在低低的茅屋里,屋子谦卑地压在两枝巍巍的旗杆前。
② 最早是弟兄们一起过日子。农忙时,他们全成了农夫,到了冬天,每个身子便钉在一张织布机上。机房是有种特别味的,从外边听着哗嗒哗嗒的响声,你便可以在心中美丽地展开一幅纺织图。六机匠的身上带着一种吸引人的力量,他的一间机房在西头,是孩子们的乐园。他的笑脸叫人喜欢,从他口里吐出来的故事叫人迷恋。
③白天,我们坐在土炕沿上听他说《水浒》,说孟姜女哭长城,说良善的仙女和凡人恋爱而生生地叫磨难拆开了。他半天一句慢吞吞地说,眼注视着手,手往返地抛着梭,脚还得上下地踏着下面的两页木板,而故事却只是影影绰绰若断若续的。我们急得将他的手把住,可是他的嘴也随着不动了。放开以后,手把铁轴抽开哒哒地卷一卷布,再向前推一下杼子,手脚便一齐动起来。口又开了,我们也侧起耳朵再也不去拦他的手了。
④ 六机匠白天忙一天,晚上撇下机梭,身子一沾床,鼻子里便呼呼了。我们当然不能让他闭着眼,有的抱腿,有的扒眼,有的扯唇,一心要从他口里抓出故事来。“蒋门神又不是铁打的,怎么还三锤打得冒火光呢?孟姜女哭倒了长城以后怎么样了?那个仙女后来怎么样了?”他一点也没有嫌烦的表情,叹一口气把眼睁开,我们望着他的眼珠亮开,比望着逃开黑口的蚀月还要痛快。我们的眼光紧系在他的嘴上,只想那一动,可是他就是不动。他看我们脸上渐渐涌上了黯淡的神色,便指着破墙上的旧年画,向我们讲上几段,接着眼皮上的石头又把眼睛压闭了。我们怀着幽幽的心情向外走,醒来泪珠挂在眼角上。
⑤ 冬天,太阳照着他牵机。线匹掣得老长像一道银河。他顶着一件开花的破袄,穿着一条气泡似的单裤,迎着风,人似乎要浮起来。他一往一来像一张梭,冷风把挂在鼻尖上的水给吹下来,当时我很纳闷地问:“六爷爷,你为什么不用亲手织的布做件棉衣穿在身上呢?”
⑥ 几年以后,六机匠成了个空头衔,他的那一张织布机卖给人家了。同时也分了家,别人都有老婆孩子,他却分了一个白发的老母。
⑦从此伴着老娘,六机匠变成了纯粹的老农。对什么事情他都不是笨手。他会剃头,太阳底下,人家头上的乱发随着他手下的钝刀倒下,刷刷的,一刻一个青头皮便显出来。他会拉糖子,红的,白的,正月里小孩子都喜欢他。他也卖过酒,他的酒管保你一壶到底不会有一点底渣,所以一罐子酒刚从城里背来,放不到炕上便空出来了。别人故意逗他,“走到河里掺了几捧水?”他便半红着脸赌咒:“掺一滴水就给俺祖宗喝!”
⑧ 一个秋天,老娘像一个熟透了的果子坠落到土地下了,六机匠哭得最厉害。这次邻里都替他叹气,“唉,一个老娘也完了,一个人的日子怎么过呢?”一个人的日子倒是简便,家便驮在身上。环境教会了他做饭、缝衣服和一切家里的营生。他有个倔强脾气,什么事都不托仗人,有时不高兴做饭,一点冷饭也可以打发饱肚子。“小心点,冷东西呀!”有人拿他开玩笑。“瞎子睡凉炕,仗着秉气壮。”他的话从笑口里吐出来了。
⑨后来,六机匠去了关东,一去就是五六年。有一天,我惊喜地发现,六机匠什么时候又回到家来了,这回住在三机匠家里,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头顶的那条辫子不见了。他见了我自然格外地高兴,说回来看看,本来打算立刻返身,谁想发生了战争,这条生路又被堵死了。他口里不带脸上带地表示着寄居在人家里的不安。三机匠脾气很好,侄儿们待他也都不错,添了他,在工作上添了个有力的帮手,而不过在饭桌上多添了双筷子。不安什么呢?我明白这又是他独立刚强的那点天性在作祟了。和他谈着话我心下怪难过,这样一个坚
实能干的人,失去了织布机,失去了佃地,关东的一条生路又被截断了,一个人孤独得像一只被剪去翅膀的飞鸟,哪儿是他的去路呢?
(有删改)
12. 小说第⑥段在全文情节上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小说中“我”与六机匠的几次接触分别表现了六机匠什么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小说叙述了六机匠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剪纸艺术与创新
李 强
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明,衍生了许许多多的民间艺术,民间剪纸就是其中之一。它依附于作为人们生存形态的文化传统中,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我们现今能够见到的活态文明形态。
民间剪纸在传统节日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年俗为例,黄土高原、中原大地、胶东半岛的农村过春节,还是延续着铰红剪纸和贴窗花的习俗。红红的窗花,象征着节日的喜庆、吉祥,保留的是传统文化的记忆,传承的是节日本源的文化主题和方式。而婚俗文化习俗,则是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礼俗。喜花、礼花、坐帐花等约定俗成的剪纸符号,直观而鲜明地象征了天地阴阳相合、生命繁衍,营造出仪式特定的民俗文化空间。传统的农耕生产依赖于看天吃饭,大自然的风雨旱涝对于农、牧、渔业生产至关紧要。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一些农村,干旱时铰“碰头娃娃”剪纸贴在水缸上或院外,以祈求天降甘霖。民间剪纸所承载的是丰富而又古老的文化信息,形式上靠着民俗仪式和民间信仰的需求而传承发展。
中国民间剪纸的传承主体是山乡农村的妇女群体。剪纸折射出中国妇女的心灵之美和审美取向。在民间艺人眼中,中华大地,无花不美,无山不秀。他们通过一张张红纸,将生存中的信仰以及地域风俗,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代代沿袭下来。默默无闻的剪纸艺人,以其淳朴真实的剪纸对本民族文化和人类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民间剪纸一直是因民俗活动的需要而存活的,民俗传承如没有太大的变化,民间剪纸的内容和形式也就相对稳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华民族几千年农耕文明正在向现代化、城市化转变。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文明形态中许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俗文化发生着深刻变化。农耕文明渐渐远去,新的文明形态正在悄然积聚生成,民俗传承也势必急剧变化。民间剪纸由于农耕文化基础和生存方式的改变,已经失去了它所依附的文化载体,失去了民俗生活需求的土壤。两千年来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的民间剪纸,首次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资源和本土文化的象征进入国家发展视野。
民间剪纸的创新,一直以来是美术工作者探索的目标。旧有的剪纸,为所用而作,为一时高兴和审美满足而作,剪纸作品烧了、破了,没人为之惋惜,但它像花开花落一样,生生不息。一段时期以来,美术工作者用旧有的剪纸形式宣传新生事物,始称之“新剪纸”或“现代剪纸”。新剪纸是剪纸艺人受新生活、新事物的感染,为剪出眼前的新景象而生。这类剪纸用“旧瓶装新酒”的创作方式,承载起新民俗形式下的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
现代剪纸的创新和提高,需要深入生活,体验和挖掘生活中的美,以最精美的艺术形象和高超的技法去歌颂美,塑造美,这样才符合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规律。
(有删改)
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具有区域特点与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的民间剪纸,承载着丰富而古老的文化信息。 B.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剪纸折射出的中国妇女的心灵之美和审美取向,被代代沿袭。 C. 在农耕文明向城市化转变过程中,民间剪纸才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传承前景堪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