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南通、泰州、徐州等苏北七市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3分)B 2. (3分)C 3. (3分)B 4. (3分)D 5. (3分)C(属:连接) 6. (3分)A
7. (1) (5分)只有刻石记载这件事,(让它)在后代显扬,使(它)延续没有尽头,是我们这些人(应该做)的事。(评分建议:“略”“俾”“徒”,各1分;状语后置句,1分;语意通顺,1分)
(2) (5分)(现在)圣明的皇帝正求贤若渴,励精图治,有德行和才能的官员又精神振奋并且接受使命,兴办学校,修明教化,这也是(读书人)增进品德建立功业的根基。(评分建议:“谒贤”“有司”“明”“修”,各1分;语意通顺,1分。“谒贤”译为“拜见贤能的人”,“图治”译为“谋求天下太平”,“贤有司”译为“好的官员”,亦可)
8. (4分)① 要蓄德积学;② 要为国建功立业。(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 (5分)农耕;寻景;读书;吟咏。(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10. (6分)① 借用典故抒情运用“木瓜琼据”的典故表达了自已对选择隐居生活的满意;② 直接抒情,“从今乐有馀”直接抒发了隐居生活的快乐,也暗含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评分建议:抒情方式,每点1分;情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1. (8分)(1) 入则无法家拂士 (2) 朝菌不知晦朔 (3) 梦啼妆泪红阑干 (4) 弃掷逦迤 (5) 寄蜉蝣于天地 (6) 濯清涟而不妖 (7) 敏于事而慎于言 (8) 海纳百川
12. (4分)① 失去织布机引出后文六机匠务农做生意闯关东等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②“分了家”既与上文“弟兄们一起过日子”照应,又与下文六机匠寄居在三机匠家呼应(2分);③“分了一个白发的老母”,为下文母亲去世后六机匠的悲痛和孤苦等情节作铺垫(1分)。
13. (5分)① 看到六机匠往我家扛粮食,表现他身份低微;②听六机匠讲故事,表现他随和、有耐心、有一定见闻;③ 问六机匠不用亲手织的布做棉衣,表现他贫穷、生活艰辛;④ 重遇六机匠时的交谈,表现他自尊心强、处境艰难。(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14. (6分)① 对童真童趣的欣赏;② 对乐观生活态度的赞许;③ 对底层百姓的同情;④ 对善良人性的赞美;⑤ 对造成百姓痛苦的社会的愤慨。(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15. (3分)C (原文“两千年来-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16. (3分)D (“呼应开头,总结全文”错)
17. (6分)(1) 传承:① 尊重传统的民俗活动;② 坚持剪纸特有的表现形式;③ 肯定民间艺人的创作。
(2) 创新:① 美术工作者参与其中;② 表现新的生活;③ 挖掘生活中的美,以精美的艺术形象和高超的技法去歌颂、塑造美。(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8. (3分)D (“根本不能提出利于创新的真正有价值的问题”错) 19. (3分)C (“节约研发成本”错)
20. (6分)① 设计理念上:阿里方案是大规模并行化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或答“阿里方案使用大量服务器完成任务”),联想方案把一台超级计算机的算力性能提高到极限;② 成本上:相比联想方案,阿里方案运营成本较低。(评分建议;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21. 略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十八)(南通、泰州、徐州等苏北七市联考)
语文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2. (4分)不过稍有系统之词/而并失词之性质者也/以东方古文学之国/而最高之文学无一足以与西欧匹者/此则后此文学家之责矣。(评分建议:每处1分)
23. (2分)清 孔尚任(评分建议:每空 1分)
24. (4分)① 发展叙事文学,注重“人格”刻画;② 强化理论系统,能与欧洲文学相当。(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5. (5分)AC(A项,不是黄盖,应是黄忠;C项,觉新并没有觉得自己是矛盾的人)
26. (1)(6分)黛玉误信母亲和王夫人的话,认为宝玉不务正业;贾政认为宝玉不识“清幽气象”,显得俗气,没有鉴赏能力。(评分建议: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2)(4分)人生经历:满清末年,被卖给老太监庞总管作老婆;满清灭亡,老太监饿死后,到王利发的茶馆打工。品质特征:吃苦耐劳;敢于抗争(正直勇敢、不畏邪恶)。(评分建议:人生经历、品质特征,各2分;意思对即可)
27. (4分)① 约定俗成;② 历史悠久;③ 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且变化巨大;④ 具有传承性。(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8. (5分)“河流”指“语音”(1分),“河床”指“语言规律”和“历史文化”(1分);语言规律历史文化对语音的演变有重大的影响(3分)。(评分建议:意思对即可)
29. (6分)① 能保留日常语言中不常见的读音,让人感悟音韵美、语言美;② 能留存“气眼”,让日用交流语言具有文气和古意;③ 能让人保留文化记忆,更好地理解呵护传统文化。(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