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会计学
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构建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与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直接有关的控制,它是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进行指挥、调节、约束和促进,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在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增加就业、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稳定社会取得了有效的成果,慢慢占据了我国经济成分的主体地位,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企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另一方面企业日益发展和规模扩大,原有的管理方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一般注重经营中的销售额、利润等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造假现象严重忽略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理论及实施,企业财务管理还是按照传统的家族式模式,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的长远发展。这时就需要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管理、保护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错误舞弊、避免与降低风险、保障企业经济目标。
1.内部会计控制概述
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它既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始终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运行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是以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为主线的,并全面反映了内部会计控制思想的演变过程,研究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就离不开内部控制。
2 国内外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现状
2.1 国外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现状
1
Lee T·A(1971)对17世纪前的内部控制发展做了回顾: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时代,斯通(Stone,1969)指出最早的内部控制出现于公元前3600~公元前3200年的闪族人,莫斯特(Most,1953)提到那时闪族人由提供原始支付清单之外的其他抄写人员缩写摘要已经成为一个惯例。罗马帝国和希腊帝国时代,布朗(Brown,1905)说到公元前500年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必须有法定确定的人的授权,并有专职人员进行详细复核。黑暗时代,Robert(1956)指出这时期的内部控制广泛使用符木棒,上面有刻痕记载交货、欠款等的数量。黑暗时代的结束,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贡献是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和使用,意大利的数学家Luca Pacioli(1914)将复式记账法看成一种会计记录方法,也是内部控制方法。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在20世纪经历了五个阶段。内部牵制阶段(20世纪初到40年代以前),那时认为内部牵制是指以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的业务流程设计。R·H Montgomery(1912)认为内部牵制是指一个人不能完全支配账户,另一个人也不能独立的加以控制的制度,某单位职员的业务与另一位志愿的业务必须是相互弥补、相互牵制的关系即必须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和业务的交叉检查,以便相互牵制,防止发生错误或弊端。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最早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内部控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一70年代), 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首次提出并解释了内部控制概念。1958年10月该委员会发布了《审计程序文告第29号》,正式以文告形式对内部控制定义重新作了如下表述,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20世纪80年代一90年代) ,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审计准则文告第55号》,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取代“内部控制”的概念。美国会计专家库克温克尔(1980)对内部控制研究时提出内部控制能保护公司财产,提高会计、其他业务资料和报告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推动和判断公司各方面活动的经营效率。内部控制整体框架(20世纪90年代),1992年,美国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COSO委员会,发布了报告《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报告提出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经理以及其他人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估阶段(20世纪末),国际内审师协会在1996年的研究报告总结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三个基本特征:关注业务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有管理部门和职工共同进行;用结构化的方法自我评估。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实施,使员工和内部审计和管理层一起承担对内部控制评估的责任,使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发展到全新的阶段。梅加(Maijor,2000)将内部控制分为三个部分,审计学的内部控制研究,组织理论的内部控制研究,经济学视角的内部控制研究,这三方面存在差异,而COSO没有解决好这些的问题。
2
2.2 国内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现状
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相对于国外而言较晚,主要形式是政府推导型。即是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先后发布过部门或系统的有关内部控制行政规定。1996年12月财政部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并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的内容(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等做出了规定。
阎达五,杨有红(2001)提出早期的内部控制思想是以账簿之间的核对、账簿记录与财产的一致性以及会计报表数据可靠性为其核心内容,即会计控制。 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2000)从控制论原理出发,对内部控制作了多层面的解释,研究了COSO报告出台的背景、内容及突破点,该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即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在内部会计控制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关系方面。李心合(2008)认为内部会计控制指的是管理者根据国家财务会计法律与法规、准则与制度的规定,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为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财务物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而实施的控制。刘文成(2006)则阐述了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经济体制决定我国是集中立法的会计模式,国家实施高度会计管制。思路是国家推动为前提、单位组织实施为关键、社会中介机构咨询服务为方向、理论研究为支撑、健全法规是保障。在内部会计控制与企业管理的方面,阎达五、宋建波(2000)认为: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企业中客观存在的两个控制主体,即企业所有者和受托经营者。主体间的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强现代企业会计控制是保证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成功实施的保障。郭大伟和黄明(2005)分析了公司治理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关系,提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须建立企业内部双层会计控制体系,一是公司治理层面会计控制,二是公司管理层面会计控制,从而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会计控制运行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任广平(2009)认为要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全面预算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确保企业集团目标的实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林建雄(2007)认为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现代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有效地控制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关于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郑秀云(2006)强调了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防止错弊,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率,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
陈玉萍(2009)认为在新经济条件下,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刘畅(2006)结合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 针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不足之处, 强调了构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具体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张旭萍(2006)阐述了我国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然后分析了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原因,最后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提出了完善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议。袁丽芳(2007)认为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销售、轻管理现象, 内部会计控制基础薄弱。分析了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原因基础上, 提出改进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赵荣艳(2010)认为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正确处理企业利益相关方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
3 内部会计控制的文献研究展望
我国对内部会计控制研究的起步较晚,相对落后于国外,很多理论是通过国外的研究成果加以借鉴和调整以适应国情和中国企业来实现的,且实现的形式常为各类法律法规。从国内外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内部会计控制始终是内部控制的核心。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加上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内部会计控制自身的内容和作用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地位始终保持着。通过以一家民营企业为样本,研究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来进一步的了解内部会计控制理论。
4
参考文献
[1]朱林.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4(10). [2]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
[3]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5). [4]程新生.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李敏.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与监控技术[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6]李心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导读[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 [7]郑石桥.内部控制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8]阎达五,宋建波.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新思考[J].会计研究,2000(3).
[9]郭大伟,黄明.公司治理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财务与审计,2005(6). [10]任广平.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J],2009(1). [11]许波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J].财务与审计,2009(3).
[12]林建雄.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内部会计控制体系[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6). [13]郑秀云.构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J].财经研究,2006(5). [14]陈玉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J]. 财经与管理,2009(13). [15]刘畅.略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J].企业技术开发,2006(7). [16]刘文成.我国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解读[J]. 政策解读,2006(5). [17]张旭萍.我国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探析[J]. 财会月刊,2006(12).
[18]袁丽芳.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原因及解决措施[J]. 财会通讯,2007(7). [19]赵荣艳.试论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J].科技资讯,2010(27).
[20]Lee T·A.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control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end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71(1).
[21]Gavin Cassar.Determinants of Hedge Fund Internal Controls and Fees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6).
[22]Brown R.A History of accounting and accountants [J] .Edinburgh, 1905(1). [23]Robert Hester Montgomery.Audi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M].America.1956. [24]Most K·S.Accounting by the ancients [J].The Accounting, 1959(5).
[25]Luca Pacioli.Summa de arithmetica[M] . Geometria,Proportioni et Proportionalita,in Geijsbeek, 1956.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