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23:25: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课文讲述的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能够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朗读水平,通过自学能够自由朗读课文,并对课文实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而三年级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但语言重组水平不是很强,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动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读懂“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的表现。体会争吵前后的心理变化。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相关段落。

3、情感目标:体会父亲说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课《争吵》(板书课题) 2、出示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石匠 抄写 墨水 故意 报复 缩回 承认 缘故 愤怒 独自 戒尺 既然 嫉妒 诚心诚意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能用简单的句子说说吗?

4、从争吵中你看出“我”和克莱谛是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知道争吵的原因,是学生深入感悟的前提,是上节课教学应达到的一个主要目标。让学生读词语、说争吵的原因旨在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

5、过渡引入:

我们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了解他们争吵后都有哪些表现?结果如何?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争吵后,“我”和克莱谛各自怎样表现呢?请翻开语文书自学5—8自然段,在文中画出争吵后“我”的心情的词句,有不清楚的能够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我设计本课教学时以安利柯的心理变化为主线,结合“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默读水平,渗透边读边想,读议结合的读书方法。让每位学生都能深入走进文本,透过语言文字去揣摩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2、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相对应的句子。 (1)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2)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我的心里感到怎样?(板书:后悔)能用书上的句子告诉我吗?

(3)“我”为什么会不安呢?

(多媒体出示: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指导朗读:还听不出你的内心矛盾,谁再来试试?

(4)既然“我”是想报复克莱谛,为什么又会想到向他认错?请一个孩子读读事情发生后我的想法。

(5)我想起他的种种好,所以说他碰到我的胳膊时不会是故意的,绝对不会是故意的。绝对,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试读——抽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6)是啊,任何人都不愿意失去这样的朋友。(引读)我又说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不过我认错了吗?为什么?(读书回答)

(7)我很在乎他、珍惜他,生怕失去了这位可爱的朋友,即使这样,我还是不肯开口向克莱谛认错,这时克莱谛有什么表现?(生齐读)

(8)我看见克莱谛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什么?而是什么?(板书:悲哀)克莱谛应不应该愤怒?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9)出示:1、我在外边等你。2、我在外边等着你。 看看这两个句子,有没有不一样?想想他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同桌之间能够议议。

(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着你,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以为他要报复我,要打我。)

学生试读,评价,教师指导朗读。第一句余怒未消,应该读出强硬的语气,第二句要表示强调,语气应加重,第三句表示“不甘示弱”的语气,也应稍重。

【设计意图: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使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能够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逐步的提升。】

3、分角色朗读9-13自然段

(1)请查字典理解“挨”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挨”?

(2)找出描写克莱谛表情神态的词语。(微笑、温和)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3)“我”为什么连说两次“再也不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紧扣课文小气泡提示的“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这个牵而动全身的问题,辐射全文,引导深入探究文章

的重点句段,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后的内心活动以及表现,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进而理解人物形象。】

4、体会理解父亲的话

(1)齐读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父亲对“我”的教育) (2)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共出现了几次?画出来。

(3)读了这几句话,父亲想要我做一个怎样的人?(一个人不但要能理解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主动向对方认错,求得谅解。)

(4)把“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实行对比,你认为“我”做到了什么?没有做到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阅读时个性化行为,不能以老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所以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感悟。】 (三)拓展升华,积累使用

1、学习了课文,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2、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呢?动笔写下来。 3、最后,教师出示宽容名言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语。

【设计意图:小练笔,是本堂课教学的延伸,是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感悟,深化本节课的学习。】 (四)小结全文

《争吵》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克莱谛和安利柯重归于好的故事本身能够让我们受到“爱”的教育,父亲的教诲,更是直截了当地为我们指出了理应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与错误,理应怎样对待哪些高尚人,这也是一种爱的教育。 (五)作业设计:

1、课外推荐:请同学们阅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 2、自己也试着写一篇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过的一件事。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乐于参与,去实现各自的探究目标,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板书设计:

15 争吵 弄脏本子

“我”(安利柯) 争吵 克莱谛

后悔 悲哀 知错 重归于好 宽容

(善待朋友 相互理解)

【设计意图:以上板书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人一目了然,体现了本课的重难点,体现了课堂学习的民主化,主体化。】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genu5ytbt6trx01723y3gzju6vsv000dm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