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图为我国大陆地区多年平均入夏日期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我国大陆不同地区多年平均入夏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纬度 ②经度 ③地形 ④海陆位置 A.①④
2.图中两处无夏区 A.气候特征相同 C.都处于非季风区 【答案】1.C 2.D 【解析】 【分析】
1.气候上以该年第一次出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都在22℃以上,则这5天的第一天作为该地夏天的开始。读我国大陆地区多年平均入夏日期等值线分布图可知,入夏日期等值线在我国东部大致与纬线平行,大致由南向北推迟,表明纬度越低,入夏越早,因此纬度是造成我国大陆不同地区多年平均入夏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①符合题意;我国大陆海拔相似地区多年平均入夏日期东西变化并不明显,因此经度不是造成我国大陆不同地区多年平均入夏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②不符合题意;读图可知,青藏高原边缘入夏日期等值线大致与青藏高原轮廓(等高线)平行,其它等值线发生弯曲的地方均有著名山脉分布,因此地形是造成我国大陆不同地区多年平均入夏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③符合题意;图中入夏日期等值线大多与海岸线不平行,因此海陆位置不是造成我国大陆不同地区多年平均入夏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读图可知,我国东北部无夏区主要位于纬度较高地区,西南部无夏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地区。东北部无夏区以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而西南部无夏区为高山高原气候,气候特征明显不同,A错误;东北部无夏区主要因为纬度较高,最热月气温较低而形成无夏区,而青藏高原主要因为海拔高,最
B.形成原因一致 D.都有冻土分布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热月气温低而形成无夏区,形成原因不同,B错误;图中两处无夏区都有季风区和非季风区,C错误;图中两处无夏区,冬季寒冷,容易形成冻土,最热月气温不高,导致冻土很难完全融化,因此两地都有永久性冻土分布,D正确。故选D。 【点睛】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和季节)、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下垫面的性质(包括反射率、热容量和海陆因素、地形和地势、洋流和人文因素(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和地面性质)。
2. 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雪松美丽皎洁,晶莹高雅。新疆伊犁河谷的冬韵,迷人不已,特别是那有着晶莹剔透、千姿百态的雾凇,最是醉人。下图为伊犁河谷区域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伊犁河谷醉人的雾凇景观最集中出现的月份是 A.3月~5月 C.10月~12月
2.最有利于伊犁河谷雾凇形成的天气是 A.晴朗大风的白天 C.风雨交加的夜晚
B.晴朗微风的夜晚 D.细雨蒙蒙的白天 B.7月~9月 D.12月~次年2月
3.为伊犁河谷雾凇形成提供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C.大西洋 【答案】1.D 2.B 3.C 【解析】 【分析】
1.据材料可知,雾凇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是水汽在低温时遇到树枝形成的气候现象,其主要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形成,12月~次年2月气温最低,最易形成雾凇,故选D。
B.印度洋 D.北冰洋
2.晴朗微风的夜晚,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白天和阴雨天气气温低,更有利于雾凇的形成,故选B。
3.据图中纬度位置可知,新疆地处中纬度盛行西风带,伊犁河谷位于天山山脉的西侧,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被盛行西风携带至此。故选B。
3.下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问题。
1.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2.该河最有可能是( ) A.塔里木河 【答案】1.C 2.B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值的大小,可知耕地、林地、水体等日蒸发量大,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日蒸发量小,结合四个选项,可知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是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所以选C。
2.根据该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的数值关系,可知该河干流区草地比重最大,其次是未利用地,结合四个选项,该河最可能是松花江,塔里木河草地很少,淮河耕地比重大,珠江林地和耕地比重大。所以选B。
4. 凉爽的气候条件是“数据中心”选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贵州以其天然的优势吸引着众多世界级企业的数据中心在此布局。2014年富士康在贵州贵安新区兴建其世界首创的绿色隧道式数据中心(下图所示隧道呈南北走向,布局于两山之间的垭口,顶部覆土复植,隧道内置6000台服务器。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B.松花江
C.淮河
D.珠江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1.贵州气候凉爽主要因为 A.纬度较高
B.海拔较高
C.降水较多
D.距海较近
2.该数据中心建筑高度约 A.10米
B.20米
C.30米
D.40米
3.数据中心采用南北向隧道式建筑,利于 A.室内采光 【答案】1.B 2.B 3.D 【解析】 【分析】
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东亚季风风向。
1.贵州地处云贵高原,读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海拔多为1000m以上,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可知,地势高,气温较低,气候凉爽,故选B。
2.读图中等高线可知,数据中心建筑在两山之间的垭口部位到其顶部共跨越9条等高线,等高距为2米,故数据中心建筑高度约为20米,故选B。
3.贵州位于东部季风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数据中心采用南北向隧道式建筑,利于空气流通,另外,山地垭口部位本身具有峡谷风,风速较大,利于通风降温。故选D。
5. 亚历山大群岛位于阿拉斯加半岛东南部沿海,该群岛及其附近海湾海岸陡峭,群岛及其附近大陆沿海的山坡上森林茂密。下图所示地区过去曾经冰川广布,后来冰川退缩,但现代冰川仍十分发育,高山和山谷中还分布着众多储冰量巨大的冰川。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B.山体排水
C.防灾减灾
D.通风降温
1.形成亚历山大群岛陡峭海岸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海浪侵蚀 C.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D.地壳运动
2.亚历山大群岛及其附近大陆沿海的山坡上森林茂密,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①大气环流 ②地形 ③洋流 ④太阳辐射 A.①②④ C.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③④
3.与同纬度地区相比,该地区现代冰川仍十分发育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 C.河流多 【答案】1.B 2.C 3.D 【解析】
1.据材料分析可知,亚历山大群岛过去曾经冰川广布,后来冰川退缩,但现代冰川仍十分发育,说明该地区地貌深受冰川影响,冰川侵蚀下导致亚历山大群岛形成陡峭的海岸,因此B正确;海浪侵蚀、流水侵蚀、地壳运动对陡峭海岸影响较弱,ACD错误。故选B。
2.亚历山大群岛及其附近大陆沿海位于55°N附近的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影响,附近有暖流经过,西风将暖流上的暖湿空气带到陆地,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降水,因此影响因素有大气环流、地形、洋流,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C。
3.A、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基本相同,气温基本相同,A错误;
B、同纬度地区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人类的都较多,人类影响程度基本相同,B错误; C、河流补给多来自冰雪融水,冰川会影响河流水量,但河流对冰川影响较小,C错误;
D、该地区西风将暖流上的暖湿空气带到陆地,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降水,为冰川形成提供丰富降水;同纬度地区一般是受季风控制,冬夏季节降水差异大,降水量比亚历山大群岛及其附近大陆沿海少,因此
B.人类影响少 D.降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