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贵阳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6:26: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并非都是地势低平地区;亚洲中部的观测点水资源并不丰富;但这些观测点均为气候干旱地区,据此分析选D。

2.与地球相比,火星距日更远,因此火星表面平均温度更低;火星的体积小于地球,火星的表面面积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目前火星上没有水源,其大气成分也不适宜现代人类生存,因此其宜居条件不如地球;火星上的温度低于地球,其化学风化作用更弱。据此分析选D。 【点睛】

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四看”入手分析:

11. 《中国农村开发扶贫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A.地势第三级阶梯 C.东部季风区 2.精准扶贫过程中 A.甲地打造商品棉基地 C.丙地应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1.C

B.乙地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D.丁地防治盐渍化 B.东部经济地带 D.内流区

2.B 【解析】

1.结合图中经纬度来看,扶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C正确。故选C。

2.商品棉种植基地应该位于新疆地区,A错误。从图中经纬网可以看到,乙地应该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B正确。丙地应该位于青藏高原,不适合发展立体农业,C错误。丁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盐碱化不严重,D错误。故选B。

12.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高寒缺氧 C.多火山、地震

2.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C.海南岛山区 【答案】1.B 2.C 【解析】 【分析】

1.半圆形茅草屋顶可推知该地高温多雨,植被茂密;架空可以减少潮湿,也更安全,说明该地区炎热潮湿,与高寒缺氧、地表崎岖和多滑坡泥石流无关,故B正确。

2.从建筑材料和房屋结构上可知,设置中空的目的是因为该地气候湿热,起到防潮的功能;且建筑材料中有竹条,根据就地取材的原理,该地应该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结合选项分析,该地地处海南可能性较大,C选项符合题意。

13.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沙柳河、布哈河等河流及其支流上修建了许多大坝,并建设了许多农场。湟鱼是青海湖中的特产,生长缓慢,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湟鱼数量锐减,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黄海沿岸 D.东北平原 B.潮湿、多虫鼠 D.干旱缺水

1.在沙柳河、布哈河等河流上修建大坝的主要目的是 A.防洪 C.灌溉

2.青海湖湟鱼生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A.光照弱 C.水温低 3.大坝建设后 A.湟鱼生存空间减小 C.湖水水位变化加大 【答案】1.C 2.C 3.A 【解析】 【分析】

通过图形判读区域为青海湖流域,结合青藏高寒区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区域特征及区域特征的联系,综合分析大坝建设目的、湟鱼生长缓慢的原因;利用地理整体性原理分析大坝建成后对青海湖水位、水质、泥沙沉积量影响。

1.根据图示区域判读青海湖流域,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沙柳河、布哈河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结冰期长,流程短,沿线人口少,不利于发电、发展航运,洪涝灾害少,该地区降水少,地表水资源缺乏,修建大坝主要目的是引河流淡水灌溉,C选项正确。故选:C。

2.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终年水温较低,不利于湟鱼生长及所需饵料繁殖,湟鱼生长缓慢,C选项正确;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光照强,A选项错误;饵料少是鱼类生长缓慢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水温导致,B选项错误;湟鱼生长在湖泊水域中,风力大小对湟鱼生长影响小,D选项错误。故选:C。 3.结合大坝位置图,大坝位于青海湖上游,建成后下游流量稳定,季节变化减小,河水补给湖水稳定,湖水水位变化减小,C选项错误;大坝拦截泥沙,湖泊泥沙减少,B选项错误;大坝蓄水灌溉,农业面积增多,湖水污染加重,D选项错误;大坝破坏河流及湖泊生态系统,湟鱼生存空间减少,A选项正确。故选:A。 【点睛】

B.湖泊泥沙沉积增多 D.湖泊水污染减轻 B.饵料少 D.风力大 B.发电 D.航运

该组题以青海湖流域为区域背景,考查利用区域自然背景分析区域开发条件;要求学生利用地理整体性原理、水循环原理分析大坝建成后对流域影响;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性思维与基础知识运用分析能力的考查。 14.澳大利亚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左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B 2.D 3.B 【解析】

1.该类地下住宅分布于“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躲避炎热天气”的地区。图中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地符合这一特征。故选B。

2.读图可知,地下住宅比较封闭,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给地下住宅里的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从而保障其正常活动;同时也可以把地下住宅里的废气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故选D。

3.这类地下住宅的室温有变化,但是变化小;蒙古包位于地上,和这类住宅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类似于冬暖夏凉的黄土高原的窑洞。故选B。

【点睛】本题组解题的关键是紧扣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知识迁移应用:“躲避炎热天气”“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位于天气炎热、景观荒凉的沙漠气候区;地下住宅位于地下,通风透气性差,因此设置了通天井便于通风透气;和黄土高

贵阳市重点名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地理试题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ggfw75j4i38ccg96mxg8n6j4879as00c0x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