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活页训练9 洋流及其他地理意义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17:41: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起伏和缓的地区 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比较强C 风力侵蚀作用 烈。风口高地以侵蚀为主 戈壁和沙漠的边缘多表现为沉D 风力沉积作用 积作用 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c+加试)

洲等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 沙丘等,沙丘移动带来流沙危害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明显的。有些是合理、有利的,有些则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填海造陆能解决土地紧张局面,但会破坏海岸带的生态平衡。

[考点突破]

1.风化作用

地表或近地表

温度变化、水

→岩石发生崩解→形成岩石碎块和砂粒

及生物作用

和破碎

2.侵蚀作用

3.搬运作用

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 4.沉积作用

在搬运过程中,当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时,被搬运的物质就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其中,流水和风力作用最为显著,具体表现如下: 外力因素 沉积原因 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的速流水 度减慢 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 气压梯度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力 风速减慢 波浪 冰川 杂的物质发生堆积

流水作用的差异

(1)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

波浪遇倾斜海岸,速度减慢 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化,其中夹冰碛地貌、冰碛湖等 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 沙滩 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丘) 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 沉积地貌 山间河流流出山谷:冲积扇

(2)河流的曲流处流水作用的差异: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下图:

思考 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有什么区别?

提示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xx·浙江杭州高级中学高二期末)读沙粒粒径与起动风速的关系(离地面2m高处)表,据此完成1~2题。

沙粒粒径(mm) 起动风速(m·s) -10.10~0.25 0.25~0.50 0.50~1.0 4.0 5.6 6.7 >1.0 7.1 1.风携带各种不同粒径的沙粒,使其发生位移,这一过程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化 C.搬运

B.侵蚀 D.沉积

2.当风速为7 m/s时,风携带的沙粒中已沉积的粒径(mm)是( ) A.0.10~0.25 C.0.50~1.0

B.0.25~0.50 D.>1.0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类型。风携带各种不同粒径的沙粒,使其发生位移,其外力作用是搬运。第2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过程。依据表格信息,对比可知D选项正确。 答案 1.C 2.D

[考点专练]

(xx·湖南名校联考)沙漠地区的湖泊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图为我国某湖泊周边环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 ) A.草甸、半固定沙丘、移动沙丘 B.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草甸 C.移动沙丘、草甸、半固定沙丘 D.草甸、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 2.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A.东南风 C.西北风

B.西南风 D.东北风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态。第1题,根据图例,可以得出湖泊所在地为低洼处,周围地势较高,湖泊与河流附近,水源较多,丙应是草甸,乙距离河湖较远,水分较少,应是半固定沙丘,甲距水源最远,缺少植被保护,可能是流动沙丘。第2题,图示草甸分布范围不均,在湖泊东南部分布较为宽广,说明此方向受湖泊水汽影响较大,在湖泊西北部范围较狭小,说明受水汽影响较小,所以风由西北吹向东南。 答案 1.B 2.C

(xx·浙江金华十校高二期末)下图为某地理研究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砾石景观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 C.凹岸

B.凸岸 D.入海口

4.下列地貌形态,其形成与上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冲积扇 C.风蚀蘑菇

B.移动沙丘 D.花岗岩风化球

解析 第3题,考查流水对地貌的作用。河源以侵蚀作用为主,入海口流速较慢,沉积物颗粒小,位于河流中游河段的凸岸处发生沉积作用,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第4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砾石变圆是由于其被搬运过程中受到磨损作用的结果,风蚀蘑菇的成因是风力侵蚀(磨损)作用的结果。 答案 3.B 4.C

“雅丹”源于维吾尔语,意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5~6题。

5.构成图中雅丹地貌的岩石属于( ) A.变质岩 C.侵入岩

B.喷出岩 D.沉积岩

6.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第5题,读图,根据图片中的山体岩层层理构造分明,判断是沉积岩。D对。第6题,雅丹地貌是典型的外力侵蚀地貌,根据图示信息,该地比较干旱,可以判断流水不是主要外力,所以主要外力是风,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C对。

答案 5.D 6.C

7.(加试题)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回答下面问题。

(1)按照内、外力作用把图中地貌景观进行分类。

(2)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 (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点。

解析 本题利用景观图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第(1)题,吐鲁番盆地是断裂下陷形成的,天山是板块挤压形成的,都与内力作用有关;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的形成与风力有关,属于外力作用。第(2)题,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是典型的地堑盆地,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第(3)题,雅丹地貌也叫沙蚀丘或风蚀丘,是一种典型的风力侵蚀地貌;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典型地貌。

答案 (1)吐鲁番盆地和天山山脉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2)吐鲁番盆地是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3)相同点: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不同点: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课时训练]

1.(xx·西湖高中高一月考)读图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属于( )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活页训练9 洋流及其他地理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gnmy5nny87g2499ip734mu7526kg600fof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