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00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xx概论试题 2009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邓小平在党的()上的讲话中首次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2.“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是()的关系。 A.相互区别,相互独立 B.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C.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3.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的集中体现。 A.政策和策略 B.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 C.理念和执政方法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1 / 7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xx和农村的矛盾
6.党的十七大根据党的基本路线的新表述,补充了()的内容。 A.政治建设B.社会建设 C.文化建设
7.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是()。 A.农业B.工业 C.第三产业
8.在对外开放中坚持()是我们的一条基本原则。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依靠外援 C.开放我国市场
9.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上。 A.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B.数量上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10.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实现国家统一B.增强人民凝聚力 C.建设有xx特色的社会主义 11.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的是()。
2 / 7
A.人的全面发展B.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C.社会的高度和谐
1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最高准则是()。 A.国家利益
B.主张一切国家一律平等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党中央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陆续提出了()等一系列大的政策。 A.推进西部大开发B.促进xx合作
C.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D.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目标是()。
A.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B.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C.形成学习型社会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中国努力构筑“面向21世纪新型伙伴关系”框架已经出现,其中有()。 A.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B.中法“全面伙伴关系” C.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D.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主要是指什么?
2.简述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重要意义。 3.怎样正确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3 / 7
5.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四、论述题(三题中选作两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如何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所作出的强调。
2.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3.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A 2.B 3.B 4.B 5.B 6.B 7.A 8.A 9.C 10.C 11.A 12.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ACD 2.ABCD 3.ABCD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主要是指什么?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新鲜经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现实依据。主要是指: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设计和领导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并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新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和实践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2.简述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重要意义。 (1)保证了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 / 7
(2)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正确的思想路线对于制定和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3)保证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正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深入贯彻,我们才不断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新政策。
3.怎样正确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 三者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1)发展是目的。发展首先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中国解决自身内部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2)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改革是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只有广泛而深入的改革,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间。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3)稳定是前提。稳定是指国家政局的稳定和基本路线、基本政策的稳定不变。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
(4)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同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 /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