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为什么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
15、为什么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作用。
16、大豆中主要有哪些黄酮类化合物。
六、分析题
1、物质结构与颜色的关系?
2、影响花青素的稳定性的因素?
3、分析类黄酮的性质(酸性、氧化性、呈色反应,抗氧化、清除游离基)
4、试从结构上分析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溶解性。
5、酶促褐变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反应条件。
6、如何防止酶促褐变。
7、NaHSO3等是如何防止酶促褐变的。
8、黄酮苷元上取代基(如-OH、-OCH3)是如何影响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
9、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的异同点。
一、解释现象
1、果蔬罐头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常发生颜色变化。
2、炒波菜时不盖锅盖。
3、绿色植物标本的颜色稳定。
4、煤气中毒。
5、腌肉为什么是鲜桃红色。
6、腌肉有时亦变成绿色。
1、一学生用比色法测定类胡萝卜溶液的含量时,发现第1天和第十天的测定值不一样。
2、苹果和土豆等用刀削后会变成褐色。
3、若将削后的苹果,土豆等迅速放入高糖,高盐溶液或放入沸水中,则不易发生褐变。
10.将马铃薯、芦笋、荸荠等放在碱性水中蒸煮时,其颜色变黄。
11.白洋葱、大蒜、大葱在加工中出现粉红色。
二、填空题
1、可见光波长在______范围内,紫外、红外辐射由______产生。 2、发色团是在______和______区域内具有吸收峰的基团。
3、随着共轭体系的增加,颜色逐步______,吸收光谱向______移动,即______。 4、σ键比π键的键能______,故激发σ键上的价电子需______能量。 5、色素分为______和______。
6、叶绿素是______溶性的,但不溶于______,其结构中有一个______,一个______,两个______键,在叶
绿体中位于______(头)和______(尾)的夹层之间,叶绿素a:b=______。
7、备红蛋白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肌红蛋白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且MMb=______MHb(分子量)。 8、新鲜肉放在空气中最表面是______,近里层是______,最里层是Mb,呈红紫色。 9、腌肉变绿原因是______和______。
10.腌肉工艺中变色剂是______,也可是______,发色助剂是______和______。
11.花青素成苷位置是______和______位,显碱性是______基团,显酸性是______基团。 12.花青素随OH增多,______增加,随______增多,红色增加。
2+3+2+
13.______结构是花青素受金属离子影响的主要因素,Sn、Al使颜色______,Fe使颜色______。 14.______可与花青素发生加成反应,使颜色减退。 15.花青素常用______和______来提取。
16.黄酮类化合物的成苷位置在______,______,______银杏叶中三种黄酮苷元是______、______、______。 17.番茄红素有______个异戊二烯残基,自然界中均为______式结构,分子中有______个共轭双键。 18.具有______的类胡萝卜素才有VA功能。
19.花青素是______溶性的,胡萝卜素是______溶性的,叶黄素类随含氧官能团增多,亲脂性______。 20.______常作为呼吸的传递物质(在酶促褐变过程中) 21.酶促褐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22.防止酶促褐变主要采取______和______;抑制酶活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第九章 风味化学
一、名词解释
1.风味 2、发味团(发味原子) 3、香味前体物 4、香味增强剂
5、味的阀值 6、涩味
7、Flavour, Aroma及Taste 8、风味化学 9、GC-MS,IR,NM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