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必修二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整理(生)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2:03: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八)▲《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 , ”;近观:“ , ”。仰视:“ ”;俯瞰:“ ”。 总结:“ ”。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 ,

。 , , 。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问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 。 8.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9.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 , 。 10.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 , 。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 。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 , 。 13.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 , 。 14.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 。 (九)▲《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 , 。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 。 3.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是: , , , , 。 4.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是: , , , , , 。 5.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是: , , , 。 6.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是: , ; , , , 。 7.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的神态的诗句是: , , , , , 。 8.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 , , , 。

9

(十)▲《再别康桥》(徐志摩)

1.作者轻轻离开,和康桥依依作别的诗句是: , ; , 。 2.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这四句是: , ; , 。 3.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 。 4.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 , ”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5.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6.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状况的诗句是: , ; , 。 3.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美好的诗句是: , , , 。 4.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的诗句是: ? , , , 。 5.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的诗句是: ; , 。 6.写我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 。 6.诗人挥手作别,悄然离开,不愿打破康桥的宁静,只想留下深情的眷恋的诗句是: , ; , 。 (十一)▲《荆轲刺秦王》( “易水诀别” )(《战国策》)

1.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 , 。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 。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 。

4.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 。

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 。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 。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 。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 。

10

(十二)▲《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 , , 。 ? 2.批判 “庸人”的句子是: , , 。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 , ; , 。

4.让作者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的语句是: , ; , 。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 , 。

《采薇》(6章)(《诗经·小雅》)

1.诗中用对比手法,借景抒情烘托士卒哀伤之情的景物描写的名句是: , 。 , 。

2.《诗经·采薇》中“ , ”,这是写戍卒归途上的情形。路途是那么遥远,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他忍渴耐饥,挣扎着走向故乡。在这艰难的归途上,戍卒痛定思痛,痛苦地吟唱:“ , !”

《游褒禅山记》(3、4段)(王安石)

1.作者用“ ,往往有得, ”,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 , ”,照应了“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 ”,照应了“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 ”,照应了“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3.毛浙东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游褒禅山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4.古语曰:有志者,事竟成。《游褒禅山记》中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的句子是:“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5.“有志矣, , ,亦不能至也。”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 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6.“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7.有“力”而无“志”,未达到目的,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 , , 。

8.我们经常说:只要尽力了,就不遗憾。《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 , 。

9.《游褒禅山记》中,体现作者的观点的句子是: , , ?

11

10.《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表达治学态度的句是: 。

《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 ) (《玉台新咏》)

1.总写刘兰芝鸡鸣时分“严妆”的两句诗是:“ , 。”

2.刘兰芝是美的化身,作者在写她被迫离开焦家时,先用“ , 。 , ”四句从穿戴方面进行铺陈,再用两个比喻“ , ”来刻画兰芝光彩照人的形象,最后用“ , ”的动作描写作总结,细致入微、神情毕肖地刻画了刘兰芝光彩照人的美丽形象。

3.“ , 。 , ”四句,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精心穿着打扮,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4.“ , ”两句,说明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

5.“ , 。 , ”,这些诗句是从头到脚,从装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表现出刘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6.运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加上恰当的比喻,从手指、嘴唇、步态等方面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的诗句是: , 。 , 。 7.尽管婆婆驱遣媳妇,但媳妇仍然谦恭、礼让,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告别婆婆是说的“ , 。 , ”,表现刘兰芝不能胜任婆婆的驱使,只好回娘家,但又记挂婆婆在家里操劳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8.泪别小姑时,叮嘱小姑“ , ”,表现了刘兰芝对焦母的关心以及自己被迫离开满怀委屈的大度;叮嘱小姑“ , ”,告诫小姑在七夕这样的传统佳节不要忘记自己,表现了姑嫂情深。

9.写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焦仲卿发誓不离开兰芝,不辜负兰芝的两句诗分别是:“ ”,“ ”。

10.写焦仲卿对刘兰芝发誓不离不负,兰芝为仲卿的真挚情意所感,盼望仲卿早点接她回家的诗句是: ! , 。

11.刘兰芝在离别焦仲卿时说:“ , 。 , 。” 以磐石和蒲苇两个贴切的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12.“ , ”两句,写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告别时依依不舍、忧愁伤感的样子。 13.“ , , , ”四句,写出了刘兰芝因哥哥性格暴躁,不能随自己心意,料想前景不妙而备受煎熬的心理状态。

《鸿门宴》(司马迁) 1.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 , 。 2.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 , 。 3.形容自己方处于危险境地的句子是: , , ? 4.形容秦王杀人如麻,有虎狼之心的句子是: , 。

12

5.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是: , 。 13

搜索更多关于: 必修二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整理(生) 的文档
必修二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整理(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gzto3tlic7zlrk1b2vd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